2020 年 COVID-19 (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改變人類生活之際,家用電玩主機也邁入「第九世代」。本來以為本文不會這麼快出現,不過就在 PlayStation®5 (以下簡稱 PS5)一機難求的農曆年前,竟出乎意料的被抽到購買權,就這樣,繼三年半前的文章「第八世代:SONY PlayStation®4 Pro」之後,「憋的電玩故事」系列又有東西可以寫了。
大致上說來,第八世代與第九世代的分界感,跟第七世代剛進入第八世代一樣,一時之間看來沒有很明顯,大概再等兩三年,軟體開發技術與內容相對成熟之後,才會看得出世代差異。
第八世代末家用主機勢力消長
撰文此時為第九世代初期,家用電玩主機族群大致維持第七世代以來態勢,也就是任天堂(SWITCH 掌機)、SONY(PlayStation®4/Pro,以下簡稱 PS4/Pro)、微軟(XBOX ONE S/X)三分天下的情況,而肺炎疫情在某種意義層面上攪亂這三家版圖。因居家隔離因素,家用遊戲需求量大增,但軟硬體也因疫情影響而產能嚴重不足,綜觀來說,任天堂是在這波疫情中受惠最深的廠商,「動物森友會」這類社群遊戲剛好搭上隔離心理需求的順風車而大賣,也讓 SWITCH 主機銷量順勢成長,2020 年底總銷量已達 7987 萬台,這成績距離 SWITCH 主機上市也才不過三年多的時間,聲勢相當驚人。雖然任天堂逆轉第七世代以後的頹勢,但老任走的路線與其他兩家很不一樣,遊戲客群也和其他兩家大不相同,且以第九世代來說,任天堂至今仍沒有任何新款主機的消息,所以關於任天堂的部分寫到這裡,以下就不多談。
而第八世代的 PS4 ,總銷量已登上家用電玩主機史上第二名,2020 年 9 月的累計銷量達到 1 億 1380 萬台,超越 PS1 的 1 億 240 萬和 Wii 的 1 億 163 萬,因此第八世代 SONY 依舊是家用主機界的霸主。今年初(2021 年)為因應 PS5 的嚴重缺貨問題,SONY 官方大幅刪減 PS4 的產線改作 PS5,全力衝刺 PS5 的初期銷量,或許會加速 PS4 產品生命週期的結束。
第九世代家用主機規格概述
雖然有肺炎疫情打亂了生產供應鏈,不過 SONY 與微軟仍依原定計畫,於 2020 年內各自發表新一代的家用主機,且幾乎在同一時間上市(PS5 於 11 月 12 日上市,XBOX 故意提前 2 日)。如同我在第八世代的文章所說,採用 x86 帶來的「相容性」與「打破一世代 = 一主機」的特性,同樣採用 x86 架構的第九世代主機,更是一開門就見山。
第九世代目前主要有 4 款主機:SONY 兩款「PlayStation®5」(PS5 光碟版主機)與「PlayStation®5 Digital Edition」(PS5 數位版主機),以及微軟的兩款「XBOX Series X」與「XBOX Series S」。以 SONY 來說,光碟版包含數位版全部的功能,兩款主機唯一的差異,在於是否配備藍光光碟機,這次總算可以用光碟版主機觀賞 4K 藍光光碟片了。然而微軟的兩款,從外型、規格、性能、價格等,兩者存在極大差異(官方比較表)。
從帳面的數字來看,PS5 效能大約是 PS4 Pro 的三到四倍,XBOX Series X 略優於 PS5 大約一到兩成而已,XBOX Series S 甚至比前一世代頂規 XBOX ONE X (GPU:6TFLOPs)還遜色。
但不論是哪一台,搭載的 CPU 與 GPU 和第八世代的情況相同,同樣是 AMD 的產品。然而近年 AMD 的表現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全新設計的 Ryzen 系列 CPU 與 RDNA 架構 GPU ,再交由台積電代工之後,一掃先前怨氣,表現亮眼,製程優勢不僅將 Intel 打得灰頭土臉,也讓採用三星代工的 NVidia 備感威脅。SONY 與微軟的第九世代主機,皆採用 AMD 新產品相同架構和製程的客製品。
目前組裝一台與 PS5 相當規格的個人電腦,大約多少錢呢?PS5 的 CPU 採用 AMD 第 2 代 Ryzen 同級產品,表現稍遜於 R7-3700X,這顆 CPU 目前實價是 8,500 元(原價屋)。而 GPU 的部分採用 AMD 的 RDNA 2 同架構產品,PS5 的 GPU 性能表現(10.28T)落在 RX 5700XT(9.75T,價位約 12K~14K) 與 RX 6800(16.17T,價位約 22K) 之間,差不多是 NVIDIA 的 2070 Super(價位約 16K)或 VEGA 56 (無光追)的水準,也就是說 PS5 同級顯示卡的價位差不多在一萬五千元內(一張同級顯卡價格就等於一台 PS5 數位版)。PS5 使用 SSD 容量為 825 GB、PCIex4 Gen 4 同級產品,比對同級產品價位約近五千元,記憶體配置 16GB DDR6 大概也是同級產品兩千多元,所以光是 CPU/GPU/SSD/RAM 四樣加起來至少就超過三萬,加上其他東西(主機板、電源供應、藍光碟機、高檔散熱材料、一支手把),很有可能成本就超過四萬,所以官方表示「15,980 元的 PS5 ,賣一台賠一台」,一點都不豪洨。
相信微軟的 XBOX Series X 也是差不多賠本賣的情況。這和任天堂「主機與軟體都賺錢」的策略完全不同。
不過,受限於疫情影響生產供應鏈與晶片產量緊張等全球大環境因素,PS5 與 XBOX Series 兩大新世代主機上市時都面臨相當嚴重的缺貨問題,直到撰文的現在都還沒完善解決(其實顯示卡、車用晶片等也都是相同情況)。但不論第九代主機後續如何捉對廝殺,最終受惠的對象是幫 AMD 代工生產的台積電,以及所有歐印台積股票的大小股東們。
(2023.10.12 更新)PS5 上市歷經三年之後,SONY 發布 PS5 新改款。新款受惠於晶片製程從 7nm 提升至 6nm,散熱結構設計可更積極的縮減,根據官方提供的資料,與初款 PS5 相比體積縮減 30% ,重量縮減 24%(最初款)和 18%(改款前),內置 SSD 也從 825GB 提升至 1TB,大約可再多放 2 到 4 個(以上)遊戲。外殼的部分變更為拆分式(主機護蓋由 2 片變更為 4 片),光碟機也改為可拆卸設計,意即新款的本體都是數位版,需要光碟機的話可以另外購買,或是直接購買包含光碟的同捆款。台灣的價格是 17,580(含光碟機)與 14,580(單主機),價格維持與漲價後的舊款 PS5 相同,不過新款主機只附贈簡易的橫放支架,專用直立式底座需另外購買,價格 NTD 980 元。光碟機單獨販售價格 NTD 3,680 新台幣,因此單買主機再加購光碟機的話,會比同捆款還貴一些。台灣的新款 PS5 預計於 2023 年 12 月 20 日上市,而既有的龐然大物舊款即日起停產,賣完為止。新款 PS5 的處理器與圖形性能則維持相同表現,所以只能說是改款,並未達到迭代的程度。
2024.11.07 更新:Sony 官方在 9 月10 日晚間正式發表 PlayStation® 5 Pro 遊戲主機,由 PS5 首席架構師 Mark Cerny 分享 PS5 技術創新成果。 根據官方資料,PlayStation 5 Pro(PS5 Pro)的 GPU 提升 67% 計算單元,算力提升至 16.7 TFlogs,記憶體速度提升 28%,進階光線追蹤,提供更多動態反射和光線折射,與支援 PlayStation Spectral Super Resolution AI(PSSR)。PS5 Pro 僅有數位版,可另外安裝 PS5 光碟機,於 9 月26 日起開始接受預訂、11 月7 日全球同步推出發售。台灣 PS5 Pro 售價 24,280 元,再加上 PS5 專用光碟機 3,680 和專用底座 980 元,售價就高達 28,940 元,比初代 PS5 光碟版 15,980 元足足高出 12,960 元(81%),相當於一台初代 PS5 數位版的價格。
由於 PS5 Pro 發售時沒有競爭對手,加上不久前索尼連線服務型遊戲星鳴特攻(Concord)血本無歸大虧兩億美金以上,被玩家戲稱「每賣出一台 PS5 Pro,相當於也賣出一套 Concord」。
第九世代的主機相容性
PS5 官方號稱相容 99% 以上的 PS4 遊戲,而先前公佈 10 款不相容 PS5 的 PS4 遊戲,只有《Shadwen》與《TT Isle of Man - Ride on the Edge 2》兩款在台灣有販售(資料來源)。PS5 相容性表面上看起來不錯,不過其實裡面藏有不少的魔鬼細節(官方說明),不是三兩句就能說得清,甚至有些地方官方沒說清楚,文章後面會聊到。
而 XBOX Series 則是完全相容以前所有的 XBOX 遊戲(XBOX 第一代、360、ONE系列),可說是下足了苦心,誠意滿滿十足。
PS3 上市初期為了實現向前相容性,硬是把 PS2 實體晶片塞進 PS3 內,導致成本暴增、散熱不良而故障偏高等一連串負面消息,差點讓 PS3 翻船的黑歷史,如今 PS4 以後採用 x86 架構不僅更容易實現相容性,也大幅降低相容性成本與風險。
與第八世代的差異
第九代主機的表現性能、遊戲內容的玩法、直播分享、多媒體、雲端功能,與第八代相比大致雷同或是進化,例如終於可以看 4K 藍光了,以及可錄製 4K HDR 60fps 的影片。從規格來看,也只有支援 8K 或 4K/120Hz 高解析+高幀率流暢度、支援光追效果這兩項圖像升級是第八世代所沒有的。然而這也意味著玩家也要升級周邊設備,例如支援 HDMI 2.1 輸入的 4K/8K 顯示器,才能對第九世代的提升有感。另外,PS5 拿掉了 PS4 具備的光纖與 AUX 專用埠,所以無法直接連接音響與 PS Camera。
然而 GPU 採用 AMD RDNA2 也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光追效果與 PC 主流相比仍不如預期。以 PS5 首發對應遊戲「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來說,開啟光追後 FPS 幀數就從 60 強制降到 30 幀,表現對應至 NVIDIA 的 RTX 也只到 20 系列的勉強堪用表現,也就是說只有初代光追的水準。如今 NVIDIA 的 RTX 30 系列已可達到 4K/60 幀。
30 幀實在不是新主機可以拿出來炫耀的事蹟,這也是遊戲必須把「光追」與「4K/60 幀」各別獨立出來的原因,可預期的是一旦「光追」成為主流標準且技術成熟之時,屆時可能再出個 Pro 版的強化主機來補強目前的光追性能不足。
至於「光追」是什麼東西?簡單的說,在遊戲進入立體化之後,除了需將物件進行 3D 建模,還需要「光線」的元素,讓物件形成明暗層次,看起來才會更加真實。然而光線的物理特性並不只有明暗的表現,還有反射、折射、繞射、散射、各種射...以及光線照射在各種介質的入射角、反射率等等複雜的特性,要表現出真實感,就必須把這些光特性,透過各種演算表現出來。目前的遊戲引擎在演算這些光特性,背後所使用的技術統稱為「光珊化」技術,然而場景複雜度也考驗遊戲開發商對各種「光珊化」技術運用熟練與否,「光珊化」用得越多,對用戶端設備的硬體性能表現要求也越高,因此「光珊化」有一定的門檻,於是近年來又發展出一個新技術叫「光追」,用來簡化與統一設計光特性,但前提是硬體也需支援這項新技術才能實現。
NVIDIA 從 2018 年的 RTX 20 系列顯示卡開始導入支援光追技術,目前已發展到 RTX 30 系列的第二代光追,搭配自家的 DLSS 深度學習演算,已經跨過 4K/60 幀的標準,而 AMD 遲至 2020 的 RDNA 2 產品(RX 60 系列)才開始支援,光追表現只有 RTX 20 系列的初代水準,離桌機表現還有一大段落差,有關「光追」的更多細節,強烈建議可以看看對岸知名遊戲頻道 Gamker 探討光追的影片,淺顯易懂。
天選之人的 PlayStation®5 先期用戶
PS5 官方表定 2020 年 11 月 12 日上市,台灣與大部分其他國家則是稍微延後至 11 月 19 日上市,定價是光碟版 15,980 元/數位版 12,980 元。(中國大陸的國行版另訂,預計 2021 年)。然而直到撰寫此文的現在(2021 年 2 月),PS5 依然是嚴重缺貨的狀態,市場上掃貨的黃牛也從沒少過(國外的案例),黃牛價一開始高達四五萬台幣,緩步跌至最近約 22K~25K 台幣之間,想用原價 15,980 買到 PS5 遊戲主機,根本是天方夜譚,能以正常市場渠道 15,980 元市價買到 PS5 單機的用戶,在網路上也被喻為「天選之人」。
然而交易行情混亂也就算了,後來各大知名電商網購、實體賣場,還不約而同玩起「大禮包」風氣,將 PS5 主機與一堆遊戲跟周邊(手把、耳機、遙控器)綑綁販售,把價格推高到兩萬多,甚至連 SONY 官網也帶頭,一度帶頭把 PS5 與 55 吋 X9000H 電視綑綁販售,售價突破六萬,且越綁越誇張,甚至於出現 PS5 數位版與 PS4 光碟遊戲的同捆大禮包(數位版綁光碟遊戲有沒有搞錯)。即便如此,「PS5 大禮包」至今依然是供不應求,能順利入手大禮包的玩家也不算多,各大賣場粗估合計每個月也只能賣個千台上下。這股「大禮包」惡習,據說與國內某包山包海、知名的代理供貨商有關(所以才會綁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一起賣)。
我本來就沒有打算第一時間購買 PS5。2020 年 9 月時 PS5 預購活動當天,挑博客來網站跟風流行。剛開始感受不到搶購的氣氛,放到購物車後猶豫了幾秒鐘,立場轉向觀望,後來發現 40 秒就完售了。幾小時後在網拍上看到黃牛天價,正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心想就算買了不玩還可以轉手賣啊~從此以後,只要是 PS5 預購、抽購活動,我就一定參與,看看能不能好運撈到 PS5 來賣賣看。
然而從以後兩個多月,所有的搶購抽購就再也沒成功過了,搶購場場瞬間秒殺,抽購也是連連槓龜,弄到後來心態變成「試運氣」的意氣之爭,幾乎忘了本來就不急著購入 PS5 的打算。
今年(2021)1 月 23 日(六)下午跟家人逛家樂福,撞見實體店家(遊戲達人)舉辦「PS5 大禮包」抽購活動,不僅自己報了名,還把今年考高中的外甥女也拖下水,後來更跑到其他分店報名,總共投了 5 支籤。隔天晚上結果揭曉,外甥女一支籤就中,我還是槓龜了。
所以,就這樣,過年前還是撈到一台 PS5。1 月 26 日付款,2 月 5 日通知,但隔天才有空去領。領完刻意讓外甥女扛著大禮包在賣場逛一圈,我在一旁偷偷觀察,大大的 PS5 提袋果然吸引不少路人側目的眼光,那是一段愉快而難忘的週末下午。
然後呢?等到把 PS5 裝好開機,已經是六天之後, 2 月 12 號(大年初一)的事了。這六天裡一方面猶豫著著要不要轉手賣掉,另一方面又失心瘋花了一千多元,買了收納包、DualSense 矽膠套/蘑菇頭保護等專屬配件。最終決定還是不賣了,想到是用外甥女的名字抽中買的,她也想玩玩看(跟同學炫耀)。
買到的大禮包除了光碟版主機(15,980 元)之外,還綁了 DualSense 無線控制器(2,180 元)、PULSE 3D™ 耳機(3,080 元)、PS5 遊戲「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1,490 元),總共 22,730 元。這些內容物與其他賣場更壯觀的「大禮包」相比,還算可以接受,手把跟遊戲拆出來賠錢賣,上架近一個月,總算是賣掉了。
回顧電玩故事史,15,980元 的 PS5 並不是最貴的。2000 年以台幣 17,500 元購入水貨 PS2,而當年我才剛出社會,薪水只有 23K。若以物價指數 122.1%(110 年 1 月)換算,當時 17.5K 的 PS2 至今差不多是兩萬一千元。
2022.08.25 補充:Sony 宣布,因應全球通貨膨脹以及貨幣趨勢影響,將針對歐洲、中東及非洲、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等市場調漲該地的 PS5 零售價,其中包括台灣及香港。而美國則是維持原先售價不變。台灣地區調漲 1,600 元,即光碟版 17,580 元(+10%),數位版 14,580 元(+12%)。
以我個人接觸家用電玩三十多年的印象來說,官方販售電玩主機賣到漲價的情況是前所未有,PS5 這應該算是有史以來頭一遭了,真是「早買早享受、晚買遇通膨」。
PlayStation®5 初見第一感想
買到的大禮包,網路上已經有一大堆資訊,我就不再重複了,所以接下來的描述,是我個人使用感覺為主,大多是從 PS4 Pro 的角度來看 PS5 的感受 。
(1) PlayStation®5 光碟版主機(有些賣場稱為一般版主機)
看到主機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真的超大,以往買過的遊戲主機不曾有過的感覺。先前就覺得 PS4 Pro 已經覺得「又大又重」,但跟 PS5 直立擺放相比,PS4 Pro 根本就是「小隻馬」、「細漢仔」(台語,意為個頭小)。皮尺量了一下,上底座直立之後是 41cm x 27 cm x 16 cm,這體積是我至今購買的遊戲主機中最大且最重的一台。
從官方過去發表過的拆解影片看來,PS5 龐大的體積與重量主要用於巨大的散熱結構,這也使得主機在運作時的噪音與溫度遠低於 PS4 Pro。
另外,主機也不是媒體上看到的白色,實際看的感覺是「灰」的。而造型上,我認為可用「奇葩」二字形容:光碟版主機外觀不對稱,直觀上更是找不到中線、中心點、重心的位置,似有規則又不規則的造型,總之很難用幾何詞彙或是常見的物體,去形容 PS5 外觀。
原廠有附贈一組底座,由於底座同時支援直立與橫放,所以安裝時也需要一點技巧,還好有附說明書教你怎麼安裝。若少了這底座,PS5 主機不管怎麼擺放,看起來都會不平衡、總有歪斜不穩的感覺,這都是看到實機把玩之後才有的感覺,是網路照片或影片是感受不到的。對於有強迫症,凡事要求對稱、平衡感、重心感的人來說,想讓 PS5 在家中擺出安穩舒適平衡的感覺,這奇葩外觀恐怕是個挑戰。
主機雖然有一個 M.2 PCIe 擴充槽,不過截至撰文為止還並未開放擴充功能。而連接外接硬碟的話,目前也只能玩 PS4 的遊戲。
(2) DualSense™ 無線控制器
拿起來感覺比 PS4 的 DualShock4 還重上一些,但握感更加飽滿順手,手感跟按鈕回饋力道反而更像 XBOX ONE 手把。話說與 PS4 最大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這個手把,官方聲稱加入「觸覺回饋」與「自適應板機」兩大功能,讓遊戲的操控體驗與以往都不一樣。文章後面寫到遊戲體驗時,會提一下個人感想。
另外關於 DualSense 與 DualShock4(PS4 的無線控制器)的相容性邏輯如下:
- DualSense 可以玩 PS4 跟 PS5 的遊戲,
- PS5 的遊戲只能用 DualSense 來玩。
- DualShock4 可在 PS5 上使用,但只能玩 PS4 的遊戲。
- DualSense 不能在 PS4 主機上使用(Bluetooth 跟 USB 皆無法連線)。
不過經個人實測,使用「遙控遊玩」不受上述的限制。DualSense 與 DualShock4 都可透過遠端桌機遙控 PS4 Pro 與 PS5 主機,不論是 PS4 或 PS5 的遊戲也都能運行。
另外,Apple 美國線上商店也於日前(5 月 23 日)販售 DualSense 手把,售價 69.95 美金,支援的蘋果裝置系統為 iOS 14.5+、iPadOS 14.5+、tvOS 14.5+、以及 macOS 11.3+ 。
(3) PULSE 3D™ 耳機
官方宣傳 PS5 加入最新的「Tempest 3D AudioTech」技術,而這款耳機就是體驗此技術的最低門檻設備。PTT 上有一篇介紹此款技術的文章。不過至今我還沒拆開來用,改天再補上簡單的心得感想。
(4) PS5 遊戲 漫威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
雖然這遊戲是伴隨 PS5 上市的首發宣傳大作,不過看過水管的遊戲影片之後,光看主角的擺盪移動方式就覺得有點頭暈,所以就沒有拆封,跟禮包附加的手把一起賣掉了。
PS5 初體驗
這邊也簡單帶過,其實玩過 PS4 Pro 之後,對 PS5 主機的基本操作也會很快上手。一般來說是先按主機電源鍵開機點亮之後,依畫面指示用 USB 線連接手把跟主機完成配對。不過我是直接用 USB 連接手把跟主機之後,按手把 PS 鍵也成功開機點亮,跟著畫面指示操作之後,很快就能進入主選單。
(一)選單介面
PS5 的介面和 PS4 大致上差不多,與 PS4 的不同之處,挑重點簡單提一下:
- PS5 介面簡化:PS4 有些項目會在不同選單重複出現,PS5 將之簡化與合理化。
- PS5 無法自訂資料夾,而自動分成「遊戲」與「應用程式」兩大類。
- PS5 少了「自訂主題」:這點比較可惜。
- PS5 多了「遊戲中心」功能。 遊戲中心就是在主選單內可直接陳列該遊戲的各項關卡或是進度等細節項目,並且可從該項目直接啟動遊戲繼續玩。這對遊戲時間零碎的人來說非常好用。
然後真正感覺到最大的差異,就是 PS5 的 OX 鍵的邏輯改了。PS4 的 OX 邏輯預設是 O 同意/ X 取消,但 PS5 卻是反過來(順應歐美西方的習慣)。網路上不少人說這個改動的確帶來一些混亂,不過對我來說,PS5 的 OX 邏輯(選單與遊戲)剛好跟復古模擬器選單的 OX 邏輯相同,適應上倒是沒太大問題。
在 PS4 或 PS5 主機上使用「遙控遊玩」就會讓 OX 邏輯混亂的感受特別明顯,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後面會提到。
雖然 PS5 選單內有提供「自訂按鈕配置」功能(在主選單「協助工具」內)可將 OX 邏輯對調,但強烈建議還是不要,它是從最底層變更邏輯,大部分遊戲的入門教學都或 QTE 場合會提示按 O 或按 X ,一旦改下去連遊戲提示都會亂掉(提示按 O 但實際上必須按 X,提示按 X 但實際上必須按 O),會更令人崩潰。
PS5 主機配置 825 GB 磁碟空間,但實際上只有 667 GB 可用。才安裝 4 個正式版遊戲就用掉 323 GB。
「擴充儲存空間」從主機的說明看來,指的是 USB 外接硬碟,目前也只開放 PS4 的遊戲。
至於主機上的 M.2 PCIe 擴充槽,網路上有直播主嘗試安裝 PCIex4 的 SSD,結果開機就被強制要求移除,看來 M.2 PCIe 擴充槽目前還未開放。
2021.10.27 補充:SONY 於 9 月 15 日終於釋出新版韌體,正式支援 M.2 SSD。不過對於 PS5 支援的 SSD 也有些條件限制,詳細的支援規格細節以及安裝方式,支援官網(連結)有詳細的說明。而國外這篇文章也詳細列出支援的 SSD 品牌型號。在臉書社團觀察了一個月,眾多人推薦 PNY XLR8 CS3040 2TB 這款,不僅符合讀取速度 >=5.5GB 要求,而且還是最便宜,據說曾經出現過新台幣 4,999 元的價格(目前 Gen4 2TB 均價約在 8K ~ 12K),乃至於有網友暱稱為「佛祖牌」。我在 10 月 24 趁著 5,499 元 PCHome 價格,也跟風買了一支,並且也從蝦皮購買 M.2 SSD 專用的散熱器,蝦幣折扣下來不到三百元,全部加一加 5,785 元,花不到六千元就幫 PS5 擴充 2TB 容量。
按照官網教學影片安裝 PS5 擴充 SSD 看似並不難,沒想到最難的部分是拆殼,一開始根本拆不掉,上網看其他實況主的教學影片才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各種狀況都有,甚至於還有人用力過猛把殼拆飛出去。最後總算是拆掉了,也把裝好散熱器的 SSD 成功安裝上去。
開機就會要求格式化順便測速,照指示操作不到 10 秒就好了,讀取速度是 5,622 MB/s。後續在設定選單就可以選擇遊戲移到 SSD 空間上,與設定遊戲預設的安裝位置。
2021.12.10 追加補充:日前 PS5 釋出新版韌體,據說把這張 CS3040 的速度降到 3,800 MB/s 了。由於只有在新安裝 M.2 SSD 時才看得到速度,所以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至於實際使用上,完全感受不到被降速的感覺,也沒出現任何降速不足或是警告提示,可以繼續使用。
另外發現有個地方讓我覺得憂心:PS4 的遊戲存擋允許備份至 USB 和還原至主機,但 PS5 遊戲目前似乎不開放備份至 USB 的功能。
(二)遊戲初體驗
我玩過的 PS4 正式版遊戲其實也不多(免費試玩版的 PS4 遊戲體驗版倒是盡可能地下載來玩過),所以就簡單挑幾個來寫一下。
PS5:《ASTRO's PLAYROOM》
由於把曾經唯一入手的 PS5 遊戲「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賣掉了,所以這遊戲是目前唯一的 PS5 專屬遊戲。過年期間我花了幾個小時就打通關了,這款遊戲號稱使用「Tempest 3D AudioTech」技術,充分展示 DualSense 無線手把的各種功能,示範所謂的「觸覺回饋」跟「自適應板機」到底是啥玩意。
- 觸覺回饋:簡單來說用「各種不同類型的震動」來模擬各種情境,以這款遊戲來說,可清楚感覺摔到、撞到、輕敲、冰上滑行刮地感等等各種不同且微妙的震動方式,感覺真的很神奇,和以往遊戲手把中常見以馬達驅動的「震動」感受有很大的不同。
- 自適應板機:板機指的是 L2 與 R2 鈕,也就是在板機鈕加入各種反彈回應。以這款遊戲來說,除了模擬槍枝的板機,在主角搭乘載具時,板機是載具的操控重點,板機的反彈回饋力道,會營造出「既能精準操控,又不容易操控」兩種矛盾交雜的感覺,文字難以形容,只能說:屌!真的很屌!
如果用 DualShick4 手把玩這款遊戲,會直接告訴你不能玩,不過 DualShock4 手把揚聲器也一樣在標題就有聲音就是。我發現透過「遙控遊玩」玩這遊戲一樣可以用 DualShock4 手把,不知是 BUG 還是正常的。
PS4:《Ghost of Tsushima 》對馬戰鬼,對應 PS5 強化
不久前 SONY 官方釋出了一項「PlayStation 年度回顧」活動,可以查詢自己在 2020 年的遊戲紀錄。果不其然,這款遊戲榮登 2020 年個人紀錄榜首,遊戲時數並非先前自行估算的 50 小時,而是高達 76 小時,然而這只是把劇情通關而已,獎盃也拿不到一半,我到底在對馬島上到底幹了哪些無聊事啊?
在 PS5 上市時,遊戲官方就宣布已針對 PS5 進行免費的強化更新,將遊戲畫面提升至 4K 60 幀的水準。然而也因為這項提升,才讓「遊戲中也有使用 CG 動畫」露了餡,因為 CG 依然維持 30 幀,CG 銜接遊戲時的流暢度明顯出現不連續的差異,因此才發現開場到開放世界地圖這段大約 30 分鐘的單線劇情,過場劇情幾乎都是 CG 動畫。另外 60 幀的遊戲畫面,有時候會發現粒子效果假假的,例如風吹的落葉幾乎都不會轉動,讓人感覺有點出戲,在以往 30 幀時很難發現這些小問題。
提升至 60 幀雖然暴露一些小問題,但對遊戲體驗的優化是很有感的,30 幀的畫面對眼睛比較容易疲勞。而這款遊戲雖然有針對 PS5 提升優化,但安裝在 PS5 內仍辨識為 PS4 遊戲。遊戲選項中有針對 PS4 Pro 強化的「高幀率/高解析」項目,但實際情況是 PS4 Pro 即使選擇高幀率,畫面一樣是 30 幀(根據網路上的說法是穩定 30 不掉幀),而這兩個選項在 PS5 中沒有效果,因為不管怎麼調整,在 PS5 上一率都是 4K 60幀。
另外,在不同地點之間傳送的載入時間也有變短,但不是很明顯,或許是因為本來在 PS4 Pro 上的載入時間就不長了。還有,遊戲的 OX 邏輯在 PS5 上也跟著修正,改為與 PS5 相同。
此遊戲在 PS5 平台的優化後,高幀率/高解析/載入速度變快,以及修正 OX 邏輯,提升有感,使得這款遊戲安裝在 PS5 上豪無違和感。
2021.07.02 補充:這款遊戲上市一年之後,終於要出新作「導演剪接版(Ghost of Tsushima DIRECTOR’S CUT)」了,將於 2021.08.20 上市。除了原本的全部內容之外,還有全新的「壹崎島」地圖與全新劇情將,同時對應 PS4 與 PS5 版。
PS5 版對應 4K/60fps、DualSense 的觸覺回饋與自適應板機,並修正日語發音的嘴型。對於原本就擁有 PS4 版遊戲的玩家,也可用付費升級的方式取得遊戲新作。荷包感覺要失守了...(繼續閱讀:【電玩】Ghost of Tsushima 對馬戰鬼)
PS4:《Uncharted 4: A Thief's End》秘境探險4:盗贼末路
這算是一款 5 年前的老遊戲了,最初在 PS4 發表上市,後來有針對 PS4 Pro 優化,提升畫質表現和更穩定的幀數,先前也寫過一篇劇情文。遊戲在 PS5 上表現跟 PS4 Pro 感覺一模一樣。有感的是一開始讀檔載入遊戲的時間大幅縮短,還有以往這款遊戲在 PS4 Pro 上會發出如客機起飛般的超狂風扇噴射氣流音,在 PS5 上幾乎沒聽過。其實不僅這款遊戲,手邊可在 PS5 上玩的遊戲也都沒聽過風扇音,可見 PS5 在散熱上下足重本,主機又大又重可以理解。
然而這款遊戲在 PS5 上暴露了另一個問題:OX 邏輯混亂。因為 PS5 的 OX 邏輯與此遊戲內的 OX 邏輯是相反的,在操作 PS5 選單之後進入遊戲,就會發生邏輯混亂,在遊戲中又得重新適應,等於兩種邏輯得同時腦內切換,這點就令人覺得煩燥。
其實不只這款遊戲,只要 PS4 遊戲沒有對 PS5 優化過,在 PS5 上就會有這個情況。
PS4:《Final Fantasy VII Remake》最終幻想 7 重製版(以下簡稱 FF7Re)
這款遊戲是 2020 年 PS4 數一數二的 3A 大作,重製的是 23 年前(1997)幫助 PlayStation 主機(以下簡稱 PS) 一舉登上家用主機霸主的史詩級大作「Final Fantasy VII 」(最終幻想 VII,以下簡稱 FF7),當年我因選擇 SEGA Saturn 主機,所以錯過了這款遊戲(當年同時擁有兩台次世代主機是很少見的事)。那時候我在台中生活,到處都看得到有人在玩,可說是非常火熱,也因此見識到不少人把 PS 主機 180 度翻過來玩的奇特現象,所以我對這款遊戲並不陌生,也知道遊戲中各個角色名字造型與配樂。這款遊戲在 PlayStation 平台賣了一千萬套,不過當時仍是盜版天下,實際數字可能要再加倍。
隨著科技發展,主機 3D 性能持續強化,遊戲界一直都有希望 FF7 重製的聲音,喊了十多年,直到 PS4 上市後的 2015 年 E3 才終於有重製版消息(影片一、二)。那個滿頭刺蝟髮、背著破壞劍的熟悉背影出現時,就連我這沒玩過的人也知道,FF7 終於要重製了。不過真正等到重製版上市時,又是過了五年之後,已經是 PS4 時代末期的事了。
或許當年我沒有親身經歷 FF7 PS 版本的遊玩通關過程,加上一直以來對「重製」、「移植」這類賣弄情懷手段的負面印象多過正面,所以對 FF7 重製版關注不多。然而在 2020 年 3 月 2 日時,遊戲公司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以下簡稱 SE 公司)毫無預警釋出免費的重製版 DEMO,一試玩之後,乖乖不得了啦,開頭的艾麗絲、鏡頭拉遠俯瞰整座米德加、主角從火車一躍而下的帥氣出場,才短短兩三分鐘的過場演繹,有一種穿越時空、既熟悉又新穎的即視感,沈澱多年的身心靈重新洗滌一番的通暢,感覺真是太奇妙啦!
DEMO 版半個多小時通關後仍意猶未竟,上網才知道各大網路賣場的實體光碟版預購早已全數售罄。遊戲發售約一個月後,上網面交一張含預購特典的二手光碟回來,是目前唯一一款玩過 DEMO 版後,再去購買光碟正式版的 PS4 遊戲。
不過搞笑的是,即使買了遊戲,我還是比較常玩 DEMO 版,因為半個小時就能(假)通關結束,心理無負擔。正式版進度玩到現在,還沒炸掉一號魔晄爐。
然後換成 PS5 之後,就發現有點令人悲傷的事了。大部分的 PS4 試玩版遊戲,並不允許在 PS5 上面玩,這款 DEMO 也是如此。所以只好把收藏的遊戲光碟翻出來放進 PS5 安裝。結果依然是第一章沒有玩完,感覺跟 PS4 Pro 也是一模一樣,OX 邏輯也是跟 PS5 選單相反,顯示這款遊戲目前未對 PS5 優化。
日前的「State of Play | February 25, 2021」線上直播影片中,首見遊戲公司 SE 釋出本遊戲對 PS5 優化的消息。然而與上述對馬戰鬼遊戲不同的是,遊戲本身不直接對 PS5 優化,而是另外發表對應 PS5 的新版本叫「Final Fantasy VII Remake Integrade」(最終幻想 VII 重製版:過渡,以下簡稱 FF7Re-i),預計 2021 年 6 月 10 日發售(數位版預購賣場),這遊戲名稱也似乎越來越長了。
簡單來說,FF7 是 PS 版的遊戲,FF7Re 是 PS4 版的遊戲,FF7Re-i 是 PS5 版的遊戲。後兩者除了遊戲的圖像強化(4K HDR / 60幀 / 光照與霧氣效果)之外,就連內容也有點不同。FF7Re-i 新增了攝影模式,以及一段新的尤菲(Yuffie)劇情篇。
SE 公司也進一步釋出消息,擁有 PS4 版 FF7Re 的玩家(光碟、數位),可以免費升級 PS5 版 FF7Re-i ,PS4 版遊戲紀錄也能遷移至 PS5 版,不過採用升級模式的玩家,Yuffie 劇情篇得再額外付費購買(日幣 ¥2178,美金 $20,台幣未定,估計約 590 元。)。
對我來說這下剛好,PS 初代沒玩過,PS4 Pro 也只玩開頭,以後直接在 PS5 上玩 FF7Re-i 就好了,真是懶惰的好藉口。這遊戲的劇情很長,世界觀又龐大且複雜,若去年先在 PS4 Pro 上面通關,有可能不會想玩第二次。
然而這消息卻讓不少遊戲玩家炸鍋了,有些人是為了玩 FF7Re 才買 PS4 ,遊戲上市才一年就把 PS4 放生,且 PS5 嚴重缺貨問題,導致許多人無法順利過渡至 PS5 平台。
緊接著不到一天的時間,PSN 釋出 2021 年 3 月免費贈送遊戲,就包含 PS4 版 FF7Re,導致此遊戲的二手光碟價格下跌,網路上又掀起一番論戰,丐幫玩家笑先前花錢的是盤子,但官方又說 PSN 送的 FF7Re 無法免費升級至 PS5 版 FF7Re-i。
所以若想要以省錢的方式玩 FF7Re-i,可以用便宜的價格收一片二手光碟(二手價 約 900 - 1000 元),屆時在 PS5 上再花點小錢購買 DLC,不僅比重新購買一套 FF7Re-i 還便宜(美金 $69.9,台幣 1,990 元),而且 PS4 或 PS5 主機上都能玩。
有沒有覺得資訊一團混亂?不論是向下相容 PS4 或是提升強化至 PS5 ,一切取決於遊戲公司的策略,並沒有一定的作法,有時存在很多魔果細節,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2021.06.10 補充:PS5 版 Final Fantasy VII Remake 已經上市了。一切如上述所言,擁有 PS4 版本的玩家免費下載 PS5 版。從這個遊戲就可以看出 PS5 在管理相同遊戲不同版本的方式。
以光碟版為例,要取得 PS5 版 FF7-Re 的方式:
- 首先,要先有 PS5 光碟版主機。這句乍看像廢話,但真的有不少人問,原因是 PS5 至今還是難買到,不少人想透過其他方式先取得免費下載資格,然而取得此遊戲 PS5 版的方法,必須全程在 PS5 主機上操作,沒 PS5 主機是行不通的。
- 假設已經在 PS5 上安裝過 PS4 版,從 FF7-Re 遊戲項目進入遊戲商店頁面
- 遊戲商店點擊「...」
- 點擊「PS4 購買者專用」
如果沒放入光碟的話,它會提示需要光碟。
放入光碟之後,會出現免費的購買按鈕。
接著依照提示免費購買、下載就行了。
下載完成之後,這台 PS5 主機內就會有各自獨立的 FF7-Re PS5 跟 PS4 版本,但是在主畫面中卻只有一個 FF7-Re 圖示。
必須透過 Option 鍵,或是點擊「遊玩遊戲」右邊的「...」選擇版本。
用「選擇刪除的版本」查看,主機內各自存放了 PS4 版 81.29GB 和 PS5 版 77.92GB。
至於官方所說的遊戲進度轉換,也有它自定的邏輯跟操作方式:
PS4 版的主選單,新增 SAVE DATA UPLOAD 項目(須將 PS4 版遊戲更新到最新版)。每次只可選擇一個進度檔上傳,但次數不限。
PS5 版主選單有一個 SAVE DATA DOWNLOAD,下載後可選擇進度槽存放。一次只能選擇一個進度下載。
換言之,如果想把 PS4 的多個遊戲紀錄全數搬到 PS5 上,就得進 PS4 一個一個上傳、再到 PS5 一個一個下載,無法一次就全部傳送完。搬運傳送紀錄並不需 PSN Plus 訂閱會員。
Final Fantasy VII Remake 的 PS4 版與 PS5 版的不同
遊戲提升至 60 幀最有感,畫面也有一點點不同,PS5 多了一點光影效果,以及霧氣表現,第一章主角從火車上一躍而下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得到。
另外遊戲載入的速度也是天差地遠的巨大差異,PS5 可說是「秒進」,幾乎感受不到讀取的時間。以上所提到的 PS4版 跟 PS5 版的差異,其實在同一台 PS5 上運行就可以感受得到。
至於 DLC:尤菲的新篇章,從 PS4 版免費取得 PS5 版後,需另外付費下載,價格新台幣 697 元,比當初預期 590 元還高一點。
2022.06.17 補充:遊戲官方於 2022.06.17 的「FINAL FANTASY VII 25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線上發表會中,確定了重製系列主線為三部作品。第一部為已發售的重製版,第二部標題「REBIRTH(重生版)」將於 2023 年冬天上市,僅對應 PS5,第三部仍未定。目前看來,FF7 重製三部曲應該會全出在 PS5 平台上,PS4 平台只有重製的第一部而已,對於當初因 FF7 重製而入坑 PS4 用戶,只能呵呵說抱歉了。此次線上發表會還有其他大量與 FF7 有關的新消息,有興趣的人可以觀賞下面的影片。
2024.02.08 補充:遊戲官方(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SQUARE ENIX)於 2024.02.07 釋出「REBIRTH 重生」的免費試玩體驗版,僅對應 PS5 主機。由於隔日(2 月 8 日)就是春節七天假的小年夜,所以今天一早也就趕緊下載來玩玩看。我克制不住,蒂法實在太香惹~
這次的體驗版中可以體驗克勞德(Cloud)與賽菲羅斯(Sephiroth)一起並肩作戰、合體攻擊打怪的玩法。劇情是克勞德一行人離開米德加(Remake 版結局)之後,在卡姆鎮休息時,克勞德對夥伴們回憶講述五年前,認識賽菲羅斯的過程。當時兩人受神羅公司的任務指派,前去調查一座位於尼福爾海姆、第一代老舊魔晄爐發生的異常事件。這裡是主角克勞德的故鄉,會遇到從小就青梅竹馬,已多年未見、兼差當嚮導的蒂法(Tifa)。97 年原版中到蒂法家裡翻衣櫃的橋段,在這次的體驗版中也玩得到,不過結果和 97 年原版不一樣,畢竟原版當時還沒有遊戲分級的觀念,重製版中巴雷特那句「時代已經變了,克勞德」,是遊戲開發商講給骨灰老玩家聽的。
根據原版的設定,克勞德後來混入紮克斯(Zack)的記憶,所以這段發生在尼福爾海姆的回憶,其實是紮克斯的(衣櫃兇手並不是克勞德)。在賽菲羅斯閉關苦讀七日,得知自己是被製造出來的怪物之後,英雄人設徹底崩壞,屠殺燒毀整座尼福爾海姆村,體驗版玩到了這裡就結束了,大約一個多小時。
體驗版還有第二部「珠諾地區篇」,預計將於 2 月 21 日發表。正式版訂於 2024 年 2 月 29 日發表。
2 月 21 日官方如約釋出體驗版更新,不過必須先玩完尼福爾海姆之後,才能解鎖珠諾地區的內容。體驗版劇情是克勞德一行人來到下珠諾地區,結識尤菲的過程。玩家一進入下珠諾時就會強制觸發事件,不能到處走走逛逛。
珠諾地區的體驗重點放在騎乘陸行鳥探索和遭遇頭目戰。這次的頭目戰有些難度,隨便砍砍殺殺很容易被團滅,能用上的各種攻擊招式、復活補血道具、魔法、合體攻擊等,連招喚獸都上了,打得有點手忙腳亂,經歷多次被團滅復活之後,總算擊敗了頭目,體驗版玩到這裡就結束了,不到二十分鐘。雖然比上次短很多,但是感覺更貼近遊戲的核心玩法。
遊戲於 2 月 29 日上市那天,市場傳出實體光碟的低級錯誤消息,資料碟和遊戲碟的封面標示竟然印反了,而且各種語言版本都這樣,官方也發出公告通知。由於這種事情幾乎沒發生過,或許多年之後,這批錯誤光碟可能因而留名青史,成為特定收藏者的目標也說不定。
沒說清楚的 99% 相容性
雖然 PS5 的確能暢玩 99% 以上的 PS4 的遊戲,但不代表 PS5 能完全取代 PS4,因為其中有些奇妙的規則與限制,還是先弄清楚比較好。
(1) 免費贈送 20 款 PS4 遊戲
官方為了彌補 PS5 上市時的遊戲荒,所以免費贈送 20 款 PS4 遊戲給 PS5 的玩家,但是玩家必須訂閱 Plus 服務才能有此優惠。
不過這個活動的美意,在 PS5 上市初期就出現漏洞,很多沒有 PS5 的玩家(大部分是買不到)藉由其他人的 PS5 主機登入免費領取成功之後,在自己的 PS4 主機上暢玩,甚至後來衍生出代客領取的收費服務,逼得 SONY 最後下重手整頓這些亂象。
大約在今年一月中的時候,SONY 重新定義了規則:在 PS5 上免費領取的 PS4 遊戲,只能在 PS5 的主機上玩。就邏輯上來說是這樣沒錯,遊戲是送給買 PS5 的人,當然有理由限制不能在非 PS5 機器上運行。
但是...像我這種有 PS4 Pro 跟 PS5 的人,為何只能在 PS5 上面玩?如果想要在兩台機器上都能玩,就得放棄在 PS5 免費領取的權利,變相懲罰兩種主機都有的人。
(2) 大多數 PS4 遊戲試玩版不支援 PS5 運行
這似乎是刻意的。現階段想在 PS5 上撈一堆 PS4 免費試玩版來殺殺時間,可以省省心了。
(3) 沒說清楚的 PSVR 遊戲相容性
在 2019 年暑假的時候,我也趁特價期間,以 9,980 元買了一組 「PSVR 豪華全配」來體驗看看。本來要寫一篇文章簡單聊聊,不過時間一久,擱著就忘記了。所以先簡單聊一下 PSVR 。
人生第一次的 VR 體驗就獻給 PSVR 了,記得剛開始還摸不著頭緒,不知道怎麼裝怎麼用,手忙腳亂了一番。下載「初音未來 VR Future Live DEMO」體驗看看,戴上耳機,哎呀真是不得了,比做夢還真實的萬人演唱會場,真人大小的初音就在眼前唱歌跳舞,所謂「沈浸感」就是這種感覺。除了視覺呈現 3D 全景,就連音效也是全 3D 的,例如當玩家轉動頭部時,聽到的聲音也會跟著變化。
也因為 VR 比做夢還更加欺騙人類的大腦感官,若玩競速類的 VR(主角會動態移動的那種),因為身體沒有移動的慣性,容易產生嚴重的暈眩與不適,第一次玩 DriveClub (已下架)的 VR 模式,第一圈還沒跑完就受不了。後來雖然慢慢習慣,但依然無法完全適應,所以都是下載免費的 PSVR 體驗版來玩。除了遊戲之外,其他多半是拿來看 Youtube 上的 3DVR 影片...
PSVR 設計上雖然戴眼鏡也能使用,但頭戴裝置和個人眼鏡必須調整到正確的位置,否則視野周邊容易糊掉。另外,感覺似乎很容易起霧氣,每次要玩 PSVR 時,房間必須放冷氣才能減少產生霧氣的現象,所以使用的感覺上也不是那麼方便。
要連接 PSVR 與 PS4 主機有點麻煩,得幾條接線才搞得定。
我買的是後來的 CUH-ZVR2 的機型(支援 PS4 以外的其他輸入源),和 CUH-ZVR1 相比,④和⑤整合成④,也就是少一條線耳機線,CUH-ZVR2 把耳機輸出埠直接做在頭戴裝置,不僅省線也更方便。PSVR 必須使用 HDMI x1 、USBx1,以及主機後方的 AUX 連接埠(連接專用攝影機),用上 3 個埠才能跟 PS4 對接。
PSVR 的運作套件除了必要的頭戴裝置之外,還必須有兩個周邊:專用攝影機,與追蹤控制器。上圖中並沒有把「追蹤控制器」標示出來,實際上這玩意是玩家手中的控制器,看遊戲是使用 PS MOVE 或 DualShock 4 手把進行操控。
攝影機會去捕捉並追蹤環境中特定的亮點進行空間定位,頭戴裝置發光的原因在此。而 DualShock4 手把前方會發光的三角形,其實也是 PSVR 定位的標記。PSVR 將捕捉到的空間亮點座標經過換算之後,將玩家的位置跟姿態放在虛擬化的空間裡,透過頭戴裝置展示,讓玩家沈浸在虛幻的立體空間內。
不過 PS5 沒有 AUX 連接埠,DuslSense 也沒有大面積發光的範圍,所以官方在 PS5 的 PSVR 產品說明中說到,PSVR 的用戶可申請 PS5 專用的攝影轉接器,以及在 PS5 主機上玩 PSVR 必須使用 DualShock4 控制器。
我在 3 月底透過網頁申請 PlayStation Camera 適配器(選台灣地區),隔天就從土城寄出,第三天愚人節就寄來了,作業時間相當短。
其實它就是一條 Camera 專用的 AUX 轉 USB3 轉接線。意思就是 PSVR 連接 PS5 時,主機後方 2 個 USB3 都得插好插滿。
很明顯 PSVR 是針對 PS4 設計的周邊,搬到 PS5 上就變得水土不服。先前下載過一堆 PS4 版 PSVR 試玩版遊戲,通通無一倖免,不允許在 PS5 上面運行。於是 PSVR 在 PS4 Pro 玩得很高興,到了 PS5 就幾乎沒得免費體驗。
日前 SONY 在官方部落格又發表一則消息,說正在為 PS5 重新設計新的 PSVR 裝置,並且會縮減連接線的數目。可想而知,是新的運作架構,到時候 PS4 版的 PSVR 與 PS5 版 PSVR 恐怕是相容性更低,屆時想在 PS5 上玩新的 PSVR 遊戲,極可能不支援目前的 PSVR 硬體,必須再買一套對應 PS5 的新版 PSVR 裝置,這錢坑很深。
而截至撰寫本文的時間,針對 PS5 強化的 PSVR 遊戲,已知也僅有一款《No Man's Sky》而已。既有 PSVR 的遊戲廠商對 PS5 似乎興趣缺缺,不像 PS4 遊戲那樣已有不少 PS5 強化對應。
所以目前寄望 PS5 來提升 PSVR 體驗的人恐怕會失望,國外也有關於 PSVR 於 PS5 平台的文章,大多表達 PS5 對 PSVR 支援度不足的觀點。(原文:PS5 VR Review: An Amazing Console That Isn’t Worth It For VR (Yet))
合以上資訊判斷,目前的 PSVR 的產品壽命恐怕會比 PS4 還要短,沒辦法用在將來 PS5 的 PSVR 遊戲上,有快要被放生的感覺。然而一套 PSVR 裝置就是一台 PS4 Pro 主機的價格,短暫的產品生命週期有點說不過去。
結語
就像很多網路直播主說的那樣,我也覺得目前並不是購買 PS5 的最佳時機,雖然仍有數千款 PS4 可以玩,但是像我一樣玩「免費體驗版」殺時間填充生活就滿足的人來說,PS5 其實沒有那麼多遊戲可玩。
現在會買它,似乎也只是賭賭看自己的運氣好不好、能不能買得到罷了。自己已達不惑之年,已經過了瘋玩遊戲的年紀,農曆年間跟外甥女玩個幾場 ASTRO's PLAYROOM 之後,就收起來放了,算是滿足內心深處一絲絲僅存的遊戲魂罷了。
在完成 PS5 購買資格、排隊付費的時候,前兩組客人都是來買 SWITCH,爸爸媽媽帶著小孩的家庭組合。店家解說 SWITCH 操作而花了一些時間,我在後面看著看著,想著想著,淚水幾乎奪眶而出。在我小的時候,母親也曾多次帶著我到店家買遊戲,那樣的光景深深烙印在心中,是我的童年中最美好的回憶,內心深處有個不起眼的角落,躲著一個永遠不長大的小孩。
近年我已經幾乎很少玩遊戲了,但從 30 年前第三世代買遊戲主機的「癮」,似乎還沒有斷,至今已第九世代。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買主機卻很少玩,也不知為何失心瘋,我想,或許這是一種重溫兒時回憶的方式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