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sd_all.jpg

日前手邊又掛掉了一顆 SSD 硬碟,回想自 2012 年開始使用 SSD 以後,花在 SSD 上的費用已經累積到兩萬多元,其中也壞了幾顆,是該好好盤點檢視一下自己的 SSD 採購策略是否有無問題,作為日後採買的依據。

一、OCZ(現為 TOSHIBA 品牌)

廠牌總計:總花費:1,299 NT,數量:1 顆,總容量:60GB,總故障容量:0GB。

型號 SOLID 3
容量 60GB
價格 1,299 NT
購買地點 台南原價屋(活動網址
購買時間 2012.07.21
使用狀態(2019.03.09) 通電時數:8116 h
通電次數:4780
讀:5841G,寫:4282G
狀況:OK

如果不計更早之前幫小萬、EeePC 購買的專用 SSD 的話,這顆是我使用的第一顆 SATA3 SSD。記得當時的 SSD 還很貴,60GB+ 還要兩千多,且 60G 的容量在安裝系統跟常用軟體之後也差不多滿了,很難做事。這顆 SSD 當時在網路上被酸到爆炸,說是使用了啥白牌/非同步顆粒,講得這顆很烙賽很爛的感覺,更是用「ORZ」來嘲笑。不過基於想嚐鮮的念頭,還是下手買了它。

沒想到這顆用下去之後,一切如網路所言,「瑞凡,回不去了」,從此開啟我的 SSD 之路。隨著陸續購入其他的 SSD,這顆的使用頻率越來越低,最後一次被我拿來安裝 Windows 7,當做重要的開機除錯碟。至今已經六年多了,依舊頭好壯壯,除了跑分速度不漂亮、容量不夠大,但使用上完全感受不到速度慢和其它缺點。

沒想到當初被網民嫌到烙賽的便宜 ORZ,竟然是使用至今存活最久的,印象中是唯二沒有出過任何差錯的 SSD(另一顆是 Plextor M6S)。

OCZ 的 SSD 曾經喧囂一時,至今曾出過幾款不錯的 SSD 產品。可惜在環強競爭下,團隊在 2016 年解散,品牌也賣給了 TOSHIBA。如果 OCZ 現在還在的話,相對低廉的價格,應是值得購入的廠牌。

二、Plextor

廠牌總計:總花費:10,412 NT,數量:3 顆,總容量:512GB,總故障容量:0GB。

型號 PX-256 M3
容量 256 GB
價格 6,590 NT (三年保)
購買地點 AutoBuy 網購
購買時間 2012.08.21
使用狀態(2019.03.09) 通電時數:1884 (不懂為何這麼低 ?)
通電次數:6921
狀態:OK

在第一次體驗 SSD 的好之後,下定決心將手邊的黑蘋果改成 SSD。當時 256GB 差不多要五、六千,這顆算是偏高的價格。Plextor 在過去燒錄機的時代聲名大噪,跨足 SSD 之後也有不錯的評價與效能表現,所以還是買下了它。

本來是裝在之前的小白(13" Macbook Pro 2010 mid),後來小白換成 2013 Macbook Air 之後,就換裝在黑蘋果機器上,使用頻率中等。目前還在服役,至今也六年多。這顆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切割出 exFAT 之後,exFAT 分割區竟然會莫名其妙損毀,屢試不爽。改以 HFS+ 分割使用,從此沒再出現過毀損的狀況。

早期寫過一篇文章「SSD 變身!Plextor PX-256M3」介召這顆 SSD,大意是可以透過非正式的刷韌體手段升級為等級較高的 M3P,不過使用上實在感受不到差異,後續也發生了上面提到的 exFAT 損毀的問題,考慮到可能有保固的疑慮,所以沒多久就刷回來了。

型號 M6S
容量 128 GB x 2
價格 1,911 NT x2 (三年保)
購買地點 原價屋
購買時間 2014.11.11
使用狀態(2019.03.09) 通電時數:none
通電次數:none
狀態:OK

在購入支援黑蘋果的 RARD 卡之後(文章:「黑蘋果啓用硬體RAID磁碟陣列」),使用 SSD 搭建硬體 RAID 始終是內心裡追求的目標之一。直到兩年多以後 SSD 逐漸降價至可接受的價位,終於以一次購入這兩顆 SSD 搭建 RAID 0 作為黑蘋果主力。

買來後就直接搭建為 RAID 0 ,使用至今已經四年多了,加上使用的 Rocket 644L 似乎不支援讀取較多的硬碟資訊,所以不知道這兩顆的使用時數與讀寫容量。以每日至少兩小時計算,通電時間應該有四、五千以上。沒出現過其他問題,在 RAID 0 上做 exFAT 分割區也沒有 M3 出現毀損的現象。

三顆 Plextor SSD 至今也是頭好壯壯,幾乎每天跟著黑蘋果開機而工作。

三、美光 Micron

廠牌總計:總花費:4,999 NT,數量:1 顆,總容量:256 GB,總故障容量:256GB。

型號 M4
容量 256 GB
價格 4,999 NT (三年保)
購買地點 原價屋
購買時間 2013.04.26
使用狀態(2019.03.09) 通電時數:none
通電次數:none
狀態:Die

2013.04.26 購買之後安裝在前公司配發的 2010 mid 13" Macbook Pro 筆電上,印象中這段時間內使用上沒什麼問題。然而當時大部分的主要工作都在黑蘋果上,只有帶著公司筆電出差開會時才用到,所以這顆美光 SSD 是低使用度。直到 2016 年離開公司繳回 MBP 之後,這顆美光 SSD 就拆下來當備援,大部分時間都擺在相機的防潮箱內。

某一天突然想到再拿出來曬一曬,結果就這麼莫名其妙、毫無預警變磚,電腦認不到這顆 SSD,也就是所謂的「掉盤」。查了一下時間是三年過一個月,剛好過保,上面貼著「勝麗國際」的保固標籤。上網 Google 之後也才知道美光的代理已經換人了,打給後來的代理商「捷元」詢問,想當然爾,捷元回覆過保就不受理了,連付費維修也不接受。上網搜了一下,美光 M4 榮登「掉盤」排行榜前四,災情似乎不少。

剛過保就這麼巧合掛點,代理也換人,因為這段不順的經驗,使我對美光的 SSD 產生了陰影。我有個朋友使用更早以前的美光 C4 SSD,惡操上萬小時也毫無異樣,而這些年來 PTT 和大批網路鄉民力推,但心中的陰影面積始終仍在。不知道是我太倒霉,還是網友故意帶風向。總之日後購入 SSD 時,我很難再考慮美光這個品牌。

2021.12.12 補充:日前無意間搜尋到所謂「30 分鐘大法」,也就是網路上傳說,只需過電不理 30 分鐘,然後關機重開,有一定的機率可救回。後來找個時間用 HP Probook 430 G3 這台機器嘗試,結果還真的就這麼救回來了,趁機趕緊把裡面的舊資料(時光停留在 2016 年)複製出來,接著重新格式化,打算當行動碟使用。

本來以為就這麼修好了。沒想到才一接上伽利略的 SATA-USB3 轉接線,燈號閃兩下又掉盤陣亡了,這次可是再也救不回了。回想起來,當初應該很可能是被這條轉接線搞壞的。往好處想,至少把當時的資料撈出來了,勾起了不少回憶。

四、EZ-Link

廠牌總計:總花費:11,650 NT,總容量:1,392 GB,總故障容量:512 GB,RMA:256GB。

型號 Achilles
容量 240 GB
價格 3,999 NT 買入,1,999 NT 賣出
購買地點 原價屋
購買時間 2012.12.20(買),2014.12.05(賣)
使用狀態(2019.03.09) 通電時數:none
通電次數:none
狀態:unknow

談到 EZ-Link 就有很多故事可以講了。也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之一。

當時購買的第一顆 OCZ 60G 容量太小,第二顆 PX-256 M3 因為有 exFAT 損毀的疑慮而先裝在當時的小白(2010 mid 13" Macbook Pro)上,我仍需要一顆 SSD 來給黑蘋果二號使用。在那個時候 256GB 容量普遍還要 5,000 元以上的時代,有家公司叫「群聯科技」橫空出世,以市場最低家、原廠顆粒晶片,反應快速的客戶服務等口號,在原價屋、各大網購賣場等地鋪貨販售,特別是和原價屋的合作搭售,曾造成不少話題。於是選擇了這顆最低價、容量也夠用的 SSD。

當時會下手的原因:名聲發臭的 OCZ SOLID 3 用起來反而都沒事,Plextor 256 M3 又貴又有 exFAT 損毀的問題,使我不再迷信大品牌。沒想到這個頗富傳奇色彩、話題不斷的 EZ-Link ,竟也讓我繳了上萬元學費。

這顆 EZ-Link Achilles 240G 買來後就安裝在黑蘋果二號當主力。第三個月開始,黑蘋果常常卡在 BIOS 的 POST 畫面很久才進去,才在納悶是哪裡出了問題時,有一天黑蘋果就突然認不得這顆 SSD 了,隔天也就送回原價屋。記得當時剛好是農曆年前,送修回來已經是農曆年後的事,過年期間黑蘋果沒 SSD 可用,簡直快悶壞了。

從原價屋回來之後,看起來還是同一顆,甚至於連一點拆卸的痕跡都沒有,不過 SSD 已經恢復正常了,不懂 EZ-Link 是怎麼處理的。又使用了幾個月,某天發現健康度開始往下掉,平均每個月以 5- 10% 的速度緩步遞減,直到有一天掉到約不到 40% 了,趕緊備份後再度拿去原價屋送修。修回來又是原來的那一顆,韌體版本變了,S.M.A.R.T 的記錄一切歸零,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健康度又開始往下掉,忘記過了多久時間再度送原價屋三修,又是同一顆回來且 S.M.A.R.T 歸零,這次回來後測試了一下,覺得沒問題之後,就趕緊以 1999 元低價,剩一年保時脫手賣出(當時全新一顆 256G 約三千多)。

型號 T-34
容量 256 GBx4,128G x1
價格 256G 1,688 NT x4 ,128G 899x1 NT
購買地點 原價屋
購買時間 128G: 2016.03.11,256G: 2016.03.24(x2)/26(x2)
使用狀態(2019.03.09) 通電時數:none
通電次數:none
狀態:Die x 2 (256G) , RMAx1 (256G) , OKx4

上面這張表看得出來,在 2016.03.11 ~ 03.26 短短幾天,陸續就買了 5 顆 T-34 SSD。截至今日為止,256G 已經壞過 2 顆,其中送修回來 1 顆,目前還有 4 顆活著。

EZ-link 在 2016 年 3 月以前就已經製造過不少話題了,印象中有偷換料被網友抓包,與原價屋文宣不符,差點連原價屋的信譽都賠進去。當時我也覺得 EZ-link 這家公司並不正派:

  • Achellis 的維修經驗以及偷換料等負面消息,
  • 國內知名的 SSD 主控晶片製造商「群聯電子」(Phison)主動發出聲明,說明 EZ-link 「群聯科技」並非關係企業,兩者毫無關係。令人覺得 EZ-link 故意搬出群聯之名,有誤導消費者企圖。

使當時已領教過 Achilles 品質,不過 Mobile01 上的一篇神文「Ezlink T-34 256GB 壽命測試 (2015/3/22更新)~終點」,原價屋又不只一次大力促銷這款 SSD(活動網頁) ,價格比他廠低廉許多,盤算一下,就衝著原價屋力推的招牌,低價,以及神文中極端操法暗示這款 SSD 「保固內應該用不壞」,決定給它一次買好買滿,短短兩星期內就買了 5 顆

  • 256GB:黑蘋果 Windows 10  x 1,黑蘋果 macOS x1(備援作業),筆電 HP Probook 430 G2 x1(文章)。Diex2,RMAx1。
  • 128GB:黑蘋果 Ubuntu

後來的故事,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EZ-link 這家「群聯科技」在 2016 年 10 月時發生無預警倒閉、負責人捲款跑路,公司人去樓空的新聞。

大約在 2017 年 3 月的時候,安裝在黑蘋果上的 Windows 10 的 T34 256G 掛點了,使用了差不多一年,也換上另一顆 T-34 256G 重新安裝 Windows 10 繼續用。故障的 T-34 拿到原價屋換回一顆看起來極新的堪用品。沒多久原價屋也在同年 5 月發出公告,終止 EZ-link 的維修服務,好險這顆故障得早,否則就折損一顆 T-34 了。

差不多一個星期前,黑蘋果的 Windows 10 又再度掛點了,可惜這次已經沒辦法維修,自認倒霉,不過距離 2016 年 3 月的購買日也幾乎滿三年。兩次掛點都有徵兆可循,起先會發生凍結,勉強救回之後 Windows 10 就不穩了,得趕緊備份重灌 Windows 10。

而 2017 年 3 月從原價屋換回的堪用品,於 2017 年 10 月時用在 HP Probook 430 G2 上並安裝黑蘋果,至今已經 5,654 小時 ,到底能撐多久還在觀察,為求保險起見,用 Time Machine 不定期備份,重要工作文件也同步在自製的樹莓派雲端。

至於當初買好買滿的策略呢?這些 T-34 除了裝在 HP Probook 430 G2 拿來正常工作,其他大多是作為備援。SSD 的市場價格滑落到比 T-34 還低也不過是最近兩三個月的事,這段時間內這些 T-34 倒也算是稱職。不過以 SSD 價格崩落的速度來看,買來當備援到真正上場時,或許已經有更好的選擇,所以不需要一次買好買滿,酌量備援一至兩顆即可。

五、心得與結論

總盤點算了一下,若完全扣除賣出的 EZ-link Achilles 240GB,總共花了 26,360 , 10 顆 SSD,故障紀錄 3 顆(含 RMA 1 顆),故障的紀錄以顆數計算高達 30%,感覺有點高。我想這些血淋淋的例子還是應證網路上的說法:

  • SSD 的良率還有改善的空間,三年保固可能不夠。
  • 大廠 SSD 品質相對比較有保障,迷信大廠有一定的準度。
  • 重要工作資料還是別放在 SSD 上,放在 SSD 上的重要資料最好要備份!
  • 廉價小廠 SSD 拿來玩玩即可,更別奢望小廠保固可以解決問題。
  • 有需要再買即可。
  • 追求效能不如講求穩定。壞掉變磚不能用就什麼都不是。

最近 SSD 的價值直直崩落,1 TB 的價格最低已來到四千有找,Intel 256G 賣價甚至比當時 T-34 最低價還低。下一顆 SSD 要買啥牌子的?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jenq 的頭像
    benjenq

    -Ben's PHOTO-

    benje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