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蘋果公司於美西時間 2020 年 6 月 22 日早上 10:00 (台灣時間 6 月 23 日凌晨 01:00 )舉辦 WWDC2020 開發者年會。而今年受到全球 COVID-19 (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截至 6 月 23 日全球病例突破 900 萬,死亡超過 47 萬人),改採線上發表會的形式,透過官網與多個線上影音平台同步直播。 雖然少了現場信眾們的歡呼與掌聲,不過看起來也像是包裝精美的電視節目,甚至還有配好中文字幕(簡體中文),不用像以往那樣考驗英語的聽力,這樣的發表方式反而對不在現場的觀眾來說更友善。依照往年的慣例,WWDC 2020 內容主要仍是自家作業系統的更新發表,依出場順序為 iOS(14)、iPadOS(14)、watchOS(7)、tvOS(14)、macOS(11),最後還有一段關於 Mac 的彩蛋,而我也像近年的慣例一樣,會議還沒完就夢周公去,隔天直接找媒體懶人包看重點,才知道本次真正的重點就在結尾的彩蛋上,
而本篇文章的重點,我就放在結尾彩蛋上,對黑蘋果族群來說,這個彩蛋不僅不會讓人開心,甚至還會讓人感到失望跟沮喪,文章的主圖是拿知名電玩遊戲「The Last of US」改的,我想說的,全放在這張圖裡了。( Fxck! Fxck... Fxck!...)
沒啥新意的 OS 更新
前面幾項 OS 的介紹,看起來沒什麼亮點,iOS 14 的桌面圖示介面導入了新的「App Library」的機制,看起來跟以往有很大的差異,但說穿了概念就跟 Windows 10 的開始選單大同小異。iOS 14 支援的設備與 iOS 13 一樣,所以 A9 CPU 的設備(iPhone 6s / SE 第一代)還可以升級,對 2015 年上市的 iPhone 6s 來說,系統支援的生命週期和 5s 一樣也來到六年。其他 OS 內容,看起來就沒什麼值得一提。
至於 macOS 的部分,這次用「Big Sur」命名,查了一下,是加州西岸中某一段海岸山脈(WIKI),世界知名的景觀海岸公路 Pacific Coast Highway 就在這裡 。這次的版號也不再以 10.x 標示,直接邁入版號 11 階段,似乎預告即將有大事發生...。
macOS 版號的大更動,以及 Mac 彩蛋,再查閱一下蘋果公司過去的歷史,大概可以猜到要發生什麼大事了。
Mac 彩蛋 - Apple Silicon:蘋果定製的 Mac CPU 晶片
這個傳聞由來已久,蘋果在 WWDC2018 曾信誓旦旦曾說過 iOS 與 macOS 不會整合,很人就以為 Mac 不會如謠言說的轉向 ARM 的架構,結果大家都錯了。是的,蘋果宣告他們家的 Mac 產品線將會用幾年的時間,從 Intel CPU 過渡到自家設計的 CPU 上,對應產品最快在今年底上市,而他們也提供套件(Developer Transition Kit)供軟體開發商進行轉換,其中包括一台搭載 A12Z 晶片(iPad Pro 的處理器)的 Mac mini。
keynote 中花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告訴大家為何決定要這麼做,這麼做有多大多大的好處,並介紹四個技術:
- Universal 2:只需用新版 Xcode 重新編譯,即可產生對應 Apple Silicon 與 Intel CPU 的原生 App。
- Rosetta 2:直接轉譯未經重新編譯的 Mac App,連 3A 遊戲大作也能玩。
- Virtualization:虛擬化技術,運作例如 Linux 的其他作業系統(完全沒提到 Windows)。
- iOS on Mac:直接運作 iOS/iPadOS App,不需經過編譯轉換。
這段 20 多分鐘的彩蛋,就是在強力洗腦開發者們:
「不要怕,轉換到 Apple Silicon 其實很簡單唷,一點都不會痛唷, 你的 iOS/iPadOS 可以直接在 Mac 上面用唷~iOS/iPad OS 有上百萬個 App,全部都直接變成上百萬個 macOS App 了呢!是不是好棒棒的呀~」
相信這個場景若是實體發表會,現場一定響起 10 分鐘的掌聲與歡呼。不過,這些都是針對蘋果生態圈內開發者同溫層說的,事情真的這麼簡單?
轉換到 Apple Silicon 對黑蘋果的重大影響
蘋果轉換 Mac CPU 的政策已有多次前例,最近一次的轉換發生在 2006 年,從 IBM Power PC 過渡到 Intel x86 CPU,直到今日 Intel x86 CPU 依然是個人電腦市場主流,也最多人使用。轉換到 Intel CPU 之後也因此開啟 Hackintosh 的時代 - 將 macOS 安裝在一般 x86 的機器上(詳見文章:黑蘋果二號攻略)。
然而 Apple Silicon 的轉移計畫,無疑是敲響了 Hackintosh 的喪鐘,黑蘋果的倒數計時器開始了。當未來某一天,新版 macOS 不再支援 Intel CPU 的時候,Hackintosh 就會正式走入歷史。
雖然蘋果並沒有把話說死,庫克最後也說到,目前仍有進行中的 Intel CPU 的 Mac 新產品計畫,但是從 tomymac 的討論大樓中看得出,黑蘋果用戶們對此非常的失望跟沮喪,估計最遲 5-7 年內會發生,是否該繼續投入升級 Hackintosh 的硬體,是黑蘋果用戶的難題。
黑蘋果二號機雙重打擊
這次的 macOS 11 Big Sur 再次拉高硬體門檻,刪除 2012 年(含)以前的機型支援。
- 2015 Macbook 以後
- 2013 Makbook Air 以後
- 2014 Mac mini 以後
- 2013 Late Makbook Pro 以後
- 2014 iMac 以後
- 2017 iMac Pro 以後
- 2013 Mac Pro 以後
黑蘋果二號機採用的是 Ivy Bridge CPU ,對應的是 2012 late iMac,所以這次被直接踢出支援名單。依正規的方式下載安裝開發者描述檔之後,「軟體更新」只能升級到 macOS 10.15.6 Beta。
山不轉路轉,使用 Clover Config 修改 SMBIOS 偽裝成支援的機型之後,是可以下載 macOS Big Sur,不過顯示的版號卻是 10.16,而不是發表會上說的 11,看來蘋果在這方面似乎還沒完全同步準備好。
好消息僅止於此。本人各種實測,黑蘋果二號機目前無法成功安裝 macOS 11 (10.16?) Big Sur ,Clover Bootloader 直接卡死在第一個畫面,換成 OpenCore 開機進行 20 秒也跟著卡死,看起來應該是 Bootloader 的問題。
查了一下國外的論壇,是有 2012 年搭載 Ivy Bridge CPU 的 Mac 經特定 Hack 手段成功安裝 Big Sur ,並發現目前的開發者預覽版依然留有 HD4000 的驅動,也就是2012 年 Ivy Bridge CPU 的顯卡驅動,所以沒人知道蘋果為何要移除 2012 年機型的支援,網民猜測與 Intel 停止放棄 Ivy Bridge 的安全性支援有關。
即便如此,但目前全世界的黑蘋果用戶還在奮鬥中(成功首發),即使勉強安裝起來也有其他的問題,所以要得到完整順利安裝的過程,我想應該是有得搞了。
黑蘋果二號一路從 OS X 10.7.5 用到 macOS 10.15.6 Beta 將近八年,每次新版 Preview 幾乎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升級安裝成功,這次終於踢到大鐵板了。
所以有關黑蘋果升級 Big Sur 的部分暫時也只能寫到這裡,未來如果有新的解法,再回來更新這篇文章。
也或許「黑蘋果二號預覽 macOS 系列」連載文章,就在這篇結束也說不定。
(2020.07.05 更新)經過多日奮戰後,終於找到黑蘋果二號機運行 macOS 11 Beta 版的方法了。不過應該算是暫時的,因為目前不論是 Clover 或 OpenCore 都無法引導安裝程序。
方法是先把硬碟移到白蘋果上面安裝好,按照 OpenCore 的官方教學(官網教學:Desktop,Ivy Bridge CPU)把 OpenCore(簡稱 OC)安裝在 macOS 11 Beta 的 EFI 卷冊,OC 的 config.plist 加上以下紅字內的參數:
主要操作:
1. NVRAM/Add/7C436110-AB2A-4BBB-A880-FE41995C9F82/boot-args
內容:-v debug=0x100 keepsyms=1 alcid=1 -no_compat_check -lilubetaall
其中 -no_compat_check 表示忽略對應支援的 Mac 機型(iMac 2012 不在 Big Sur 對應支援的 Mac 清單),-lilubetaall 表示強制注入 kexts,若無法注入 kexts 驅動時再使用。
2. NVRAM/Add/7C436110-AB2A-4BBB-A880-FE41995C9F82
加入兩個 Key 值:
booter-fileset-kernel : data <00>booter-fileset-basesystem : data <00>
註:建議使用 ProperTree (下載) 進行編修。使用 Xcode 編修 Data 值可能會出問題。另外,ProperTree 編修 <00> 時,要輸入 "00" 才會生效,輸入 "0" 則不會更動原來的值而導致失效(就是在這地方卡關好幾天!)。
3. NVRAM/Delete/7C436110-AB2A-4BBB-A880-FE41995C9F82
加入兩個字串陣列:
booter-fileset-kernelbooter-fileset-basesystem
修改完 config.plist 參數之後,重開機時先用 OpenCore Tools 的 CleanNvram.efi 清除一下 NVRAM 再重開機一次,避免先前的 NVRAM 設定與修改後互相干擾。
(2020.07.07 補充)USB 安裝的問題已經有解了。按照這篇的說法,編譯最新的 OpenCore 與 Kexts ,而 config.plist 內的 boot-args 加上 vsmcgen=1 即可,不需上面提到的 booter-fileset-kernel 與 booter-fileset-basesystem,意即最新版的 OpenCore 已經支援引導 USB 安裝碟,沒有特別的設定。
雖然黑蘋果二號機運行 Big Sur Beta 1 大致良好,有線/無線網路、藍芽、音效等全都正常運作(國外有 Wifi 無法運作的問題),不過發現一大堆程式都不能跑,例如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Unigine Heaven / Valley,不清楚是否為 iMac 2012 或程式本身的問題。
(2020.07.08 補充)macOS 11 Beta 2 釋出,直接更新也沒問題。OpenCore 不能引導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至於 Clover ... 對 Big Sur 依然是已讀不回...
2020.08.25 補充:重新下載並直接安裝 macOS Big Sur Beta 5 ,使用 OpenCore 0.6.1 引導且 SMBIOS 設定為 imacpro1,1,原本上述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Unigine Valley 已經可以運行,但Unigine Heaven 仍無法啟動。
2020.11.11 補充:美商蘋果公司於 11 月 10 日(台灣時間 11 月 11 日凌晨兩點)特別活動中宣布,macOS Big Sur 將於 11 月 12 日正式發布。
2021.06.05 補充:Big Sur 的 DRM 似乎已經失效了。不過可以透過以下指令,勉強湊合著用(需支援的 AMD 獨立顯卡):
defaults write com.apple.AppleGVA gvaForceAMDKE -bool YES
defaults write com.apple.AppleGVA gvaForceAMDAVCEncode -bool YES
defaults write com.apple.AppleGVA gvaForceAMDAVCDecode -bool YES
defaults write com.apple.AppleGVA gvaForceAMDHEVCDecode -bool YES
但是這組參數又會讓內建的螢幕錄影(即快捷鍵 Shit + Command + 5)與 Funal Cut Pro X 的編碼輸出完全失效,可說是有一好沒兩好,所以端看個人的使用需求。
要刪除這組指令的話,只要刪除 ~/Library/Preferences/com.apple.AppleGVA.plist 之後重開機即可恢復。
結語
蘋果在 keynote 中拼命告訴開發者們 Apple Silicon 好處多多,然而沒有講的暗坑更多:
對 Windows 的支援性未知
即便蘋果強調對 Linux 的虛擬化支援,但眾所周知,Windows 的支援才是真正的重點,但蘋果隻字未提。Windows 市佔率不僅超過八成,開發者也遍及各行各業,從這篇報導來看,微軟似乎完全不感興趣,有跟 Apple 對著硬幹的感覺。
換言之,如果你今天是 Windows 生態圈的開發者,買一台 Apple Silicon 如果得不到 Windows 的環境支持,這台 Apple Silicon 的 Mac 就淪為辦公桌上的昂貴擺飾,或是在咖啡廳裝逼的作用,強迫用戶在硬體上選邊站的結果,恐怕會重演 IBM Power PPC 時代的覆轍。
Apple iOS/iPadOS App 進入 Mac 就等於 Mac App?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技術上能夠實現,但依照以往蘋果審查 App 的標準,開發者最終還是得專為 iOS/iPadOS 與 Mac 各自設計一套操作介面,不會省去多少開發工作,更可能導致開發的設計成本增加,門檻增加,恐怕會讓小型的開發商死得更快。
Apple 行動裝置的成功經驗,是否能取代 x86 個人電腦?
要談這個問題,可以先反過來看另一個問題:「x86 個人電腦的成功經驗,是否能成功複製到行動裝置?」。這個問題,微軟已經告訴我們了,即使全世界有超過 10 億台同時運作中的 Windows ,也不代表就一定能拿下行動裝置的市場。
在彩蛋影片中,蘋果似乎就是用這種理論,來洗腦開發者:上百萬支 iOS/iPad App 與超過 10 億台的 iOS/iPad 裝置上運作,透過 Mac 無痛打進個人電腦的市場。我想即使在技術上做得到,是否能成為主流,這是個極大的問號。
再者蘋果大力宣傳 iPhone/iPad 的巨大成功,強調與自家設計的 CPU 晶片有關,所以他們決定 Mac 上也要自己設計晶片,並決定與 Intel 分手,顯然這並不是真正的主要原因。似乎刻意忽略了背後有個超強的助手: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想當然爾,以目前的趨勢來看,Apple Silicon 也一定會找台積電代工。
AMD 與格羅方德分手後轉向台積電,開始大幅分食 x86 市場,對 Intel 造成極大壓力。找台積電代工的 GPU,也對 nVidia 造成壓力,逼得老黃也必須在下一代 GPU 產品中搶下台積電的 7 奈米製程。美國也利用台積電打擊華為。這些說明掌握先進製程技術有多重要。
然而蘋果既然決定與 Intel 分手,有一個無法規避的難題,就是 Intel、Windows、與 x86 之間牢不可分的緊密關係。蘋果若要因能耗表現原因,捨棄 Intel 採用 Apple Silicon,就得做好一併捨棄 Windows + x86 的打算,這絕對會嚇跑一大堆現成的 Mac 用戶,「不能與 Windows 共存」極可能把 Mac 推向 2006 年以前的老路:曲高和寡,乏人問津。
黑蘋果末路的抉擇
Hackintosh 之所以迷人的地方是,能以電腦 DIY 市場的合理價格,獲得高價 Mac 的實際效能,還能跑遍所有的 x86 系統(macOS x86版 / Windows / Linux),節省重複購置設備的費用。
如今這樣的機會將隨著時間的推進,一機打遍天下 OS 的時代也即將走入歷史。硬體方面,蘋果清楚說明過渡期 2 年,軟體方面雖未明說,但以近年來 macOS 向前相容的 Mac 大約 6 年,意即若現在採購最新的 Intel CPU 建置黑蘋果,可能在第 7 年以後便無法升級 macOS。或許到那時候,個人電腦就是徹底離開蘋果的時候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