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使用電腦至今,有很長一段時間使用燒錄光碟作為資料備份/封存的方式。其中有些內容是唯一且珍貴的數位資產,是 2002 年開始用數位單眼拍的照片,粗算一下大約兩三百張光碟。這些自行燒錄的光碟至今已經超過十年甚至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如今光碟機也逐漸淡出市場,光碟上的資料的遺失風險也會越來越大。而近年來企業級 NAS 產品也越來越便宜,操作使用也越來越簡單,所以近年來一直有想組一台 NAS 將原有光碟資料轉移過去的念頭,直到近日終於付諸實現了。過程中有不少個人心得,所以撰寫這篇文章來記錄與分享。

個人的需求很簡單,主要就是轉存並妥善保存光碟資料而已,不要求附帶功能,也不考慮開放對外聯網,並最大化安全性和重複取用的便利性,所以直接就考慮 NAS ,而不考慮雲端、外接硬碟這類的轉存方案。

NAS 評估選擇、設備規格擴充

提到 NAS 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目前企業級與個人消費市場唯一公認的品牌是群輝 Synology,這家公司也算是台灣之光,它的 NAS 產品相對簡單易用,唯一要確認的是對我個人來說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如同「黑蘋果」之於「白蘋果」的關係,現在也有所謂的「黑群輝」手段,將 Synology NAS 的 DiskStation Manager 系統(群輝 NAS 的專用 OS,簡稱 DSM)安裝到一般電腦的方法,詳情可以參考這段影片,做法不難,比搞一台黑蘋果還簡單許多。我在虛擬機(VirtualBox)和黑蘋果二號機上都試過安裝成功,除了少數功能需要 Synology 帳號啟用之外,其他 DSM 功能大多可以正常運行,例如在虛擬機上模擬加掛/拔除硬碟、目錄的帳號權限設定等,Synology NAS 的表現符合我個人的預期。

黑群輝是很不錯的評估群輝 NAS 功能的方法,不過與「黑蘋果」不同的是,我個人並不建議搞一台黑群輝來用。群輝的 NAS 的結構設計允許硬碟直接插拔,一般的電腦可能未必如此,而黑群輝直接升級韌體後有極大機率無法正常開機,萬一搞到重要的資料損毀,後果難以承受,也失去 NAS 的意義。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最後我選擇了 DS923+ 這款 NAS。原價台幣 18,699 元,今年五月初的蝦皮活動時以 16,460 元價格,和當時也打折的「薩爾達傳說 - 王國之淚」一起購入。後續參考這篇文章,以 1,631 元從 MOMO 購入 TEAM 十銓 ELITE DDR4 3200 32GB,將記憶體擴充至 4+32=36 GB。硬碟的部分,一開始先拿手邊既有的 4 顆 500GB 2.5 吋筆電硬做測試,隨意玩了一段時間,然後根據這篇文章,上對岸的淘寶買兩顆無保固的 16T 企業 NAS 碟,一共是 970x2=1,940 人民幣,換算成台幣 8,639 元,運費加保險是台幣 525 元。決定冒險試手氣的原因無他,這款硬碟在台灣全新五年保一顆要價 16,190 元,價差實在巨大,一次兩顆就省下兩萬多元,並且 NAS 又允許一顆以上的故障容錯空間(這是重點),個人覺得仍值得拚一拚試人品。買回來的兩顆都是無盒裝,金手指的部分沒有插拔過的痕跡,外觀跟全新的一樣,S.M.A.R.T. 顯示零通電。兩顆都通過 DSM 內的硬碟測試,似乎沒啥問題,人品不錯,唯一覺得有疑慮的地方是本體序號和韌體內顯示的不同,看在巨大價差上就不挑剃,能正常使用就好。在電腦上測試讀寫速度為 129~275MB/s,兩顆的性能表現略有不同,個人推測應該是企業或礦場汰換下來,重整過再拿出來賣的東西。上了 NAS 之後,由於內網的速度只有 1,000 Mbps,存取速度最高大約 90+ MB/s。兩顆合組成 SHR 格式 14.5 TB 儲存空間,允許一顆容錯。

在 NAS 部分的費用總計是  16,460(本體) + 1,631(記憶體擴充) + 8,639(兩顆硬碟) + 525(硬碟運費+保險) = 27,255 元,對手頭不寬裕的人來說也算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還是比一支動輒三萬起跳的 iPhone 手機還便宜。

相片光碟的資料移轉

準備好 NAS 的環境之後,真正開工轉移光碟資料已經是九月底的事。其實本來可以更早開工,無奈還有拯救海拉魯世界的任務在身,所以耽擱了不少時間。盤點了一下最在意的相片光碟,D60、5D、5D2 的照片合計大約有兩百多張光碟,資料轉移 NAS 的計畫也從這些相片光碟開始。

全部的光碟都有按相機別和燒錄順序進行編號,其中除了 D60 早期的十幾張是以 CD-R 光碟,其他全都是 DVD-R。D60 的光碟都以專用的 CD 收納本保存,保存歷史也最悠久,從 2001 年算起,有些都超過 20 年了。5D 和 5D2 就比較偷懶了,直接用燒錄光碟後空出來的布丁桶存放。 結果是最老的 D60 全數轉移成功,反而是 5D 和 5D2 都各自出現問題光碟,看來布丁桶並不適合用來長期存放光碟。

光碟片上的不明汙損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首先是 5D 的問題光碟,存放在布丁桶最下方算起第二張的位置,複製到約 8x% 時出現讀取錯誤,外觀上在靠近外圈的位置出現明顯的環形汙損。從這張往上算的後續幾張也有類似的汙損,只是汙損範圍小很多,沒出現問題。嚴重污損的這張以各種清潔劑擦拭都沒用,推測汙損已經嚴重侵蝕讀取面。後來找到了一款免費款體「Recovery Toolbox for CD Free」,官方宣稱「有助於恢復無法讀取的光碟資料(helps to recover data from unreadable CD/DVD/Blu-ray and other optics disks)」,親身體驗結果也如同官方所言,在出現讀取問題的時候,該軟體會嘗試各種不同的策略進行讀取,的確有幾個檔案有成功恢復,但也有在各種千辛萬苦讀出來後是破圖的狀態。出問題的是 2006 年九份的照片,連續約二十幾張 JPEG 檔案都出現大小不一的破圖。還好當初是以 JPEG+RAW 拍攝,RAW 檔全數安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光碟機的老化

在剛開始移轉的時候,使用的是黑蘋果二號機的 ASUS BW-12B1LT 光雕燒錄機,剛買來就把這台改刷成 LiteOn iHBS212 韌體來用(改刷韌體的原因如今已經忘記了)。這台光碟機在讀取 DVD 的速度約 2MB/s ~ 8MB/s,平均大約 15~20 分鐘才能拷完一張 4GB 的 DVD,再加上後續檢查、歸檔等動作,一小時最多只能處理 2~3 張 DVD,估計全部要弄完得花一百多個小時。一想到和拯救薩爾達的時間差不多,就覺得有點心累,加上又發生上述 5D 備份光碟出現的問題、恢復讀取動作可能消耗大量時間,所以停下來重新思考有沒有更節省時間的可能性。此時突然想到閒置十多年的黑蘋果一號機上還有一台光碟機 ASUS DRW-24B1LT,於是拆過來試試看。測試結果這台光碟機還能運作,讀取速度果然快很多,大約 5MB ~ 18MB,差不多 10 秒之後就會進入 10+ MB 的讀取速度在跑,唯一的問題、也是老舊光碟機常見的問題:光碟托盤容易卡住,得靠手動的方式退送。

光碟機皮帶.png

後來上網找到了保養和解決方法。先拆開光碟機將內部稍作清潔和機件潤滑,觀察到托盤下方的橡膠傳動皮帶已經硬化變形了,到美和電子買到一條內徑 30mm 回來更換之後,這台 DRW-24B1LT 恢復成生龍活虎的狀態。一張 4GB DVD 大幅縮短到 7 ~ 10 分鐘內讀完,加上後續的檢查動作等等,一小時可處理 4~5 張光碟,效率大幅提升。更驚喜的是,原本的 5D 問題光碟,在這台就可以 100% 成功讀取,一併解決了先前讀取錯誤/破圖的問題。

更嚴重的光碟汙損

D60 和 5D 的光碟全數移轉完成,終於來到最後一關的 5D2 光碟。雖然 5D2 的產出量是斷崖式下滑,但是由於檔案較大以及可錄影的因素,算一算也有近百張的 DVD 光碟,萬萬沒想到遇到跟 5D 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另一個布丁桶下方往上算起第二張光碟出現環形汙損,不過這次只有這張才有,後續幾張以及其他的光碟都正常。然而這次汙損似乎更為嚴重。透過 Recovery Toolbox for CD Free 軟體讀取到問題檔案,是 2 段錄影的 MOV 檔,總共才 70MB 就花了跑了兩個多小時才讀完,影片雖然可以播放但畫面也是破損的,內容是剛買 5D2 的那段時期,手持錄影且明顯晃動,效果不佳,是可以捨棄也不心疼的檔案(當時的撰文)。

後來又上網看了各種物理手段修復光碟的教學,決定把死馬當活馬醫,反正失敗了也只有這兩段影片損壞。用了牙膏、三彩水臘、汽車粗臘等各種 DIY 強搓硬磨的大力伺候之下,最後雖然把汙損磨淡,卻也磨出更多無數的細小擦痕,看起來反而更慘烈。不過令人驚喜的是,如此一番惡手操作之後,這兩段影片竟然就可以順利讀取,這張光碟也算是 100% 移轉成功了。後來的 5D2 備份光碟就沒再出現問題了。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2023 年 11 月 4 日,從 2002 年開始以後數位單眼拍攝的相片光碟備份,已全數移轉完成,總容量是 1.2TB,從開始動手到完成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粗估大約 60 ~ 70 小時。

遺落的最後一塊拼圖 - 代價不菲

最後一張轉移至 NAS 的相片光碟資料,檔案時間戳記是 2012 年 1 月,似乎不太對勁...2012 年以後的照片呢?望向桌上角落的那台被厚重灰塵覆蓋的 EPSON P-5000 多媒體播放機,這時才想起還有些檔案遺留在機器內,當初因為分類、容量等總總原因(ㄌㄢˇㄉㄨㄛˋ)而沒有備份至光碟。趕緊將機器通電開機,然後就杯具了...螢幕雖然點亮,但畫面停在 LOGO 不動,機器內部發出規律的硬碟撞擊聲,裡面的硬碟竟然壞了,2012 以後的照片全都在裡面!把機器拆開之後取出內部硬碟,是一顆富士通 80GB 2.5寸 IDE 筆記型硬碟,用手邊僅存的 USB-IDE 轉接器測試,交叉比對之後,確定硬碟真的掛點了,得花大錢找專業的硬碟救援廠商才能處理。

然而 2012 年以後 DSLR 拍攝場合,多少也會順便拿手機拍幾張,手機內也有寥寥幾張當時 DSLR 拍的檔案,其實 2012 以後的這段時間還是有留下幾張照片,所以要不要花大錢救資料,心裡有些猶豫。上網評估幾家硬碟救援的方案,有一家位於高雄的「雷德資料救援」,他們將最後的選擇權交還給客戶,如果最終的救援結果不是客戶想要的,那麼從頭到尾就只是付 500 元檢測費而已。心想既然客戶有最終選擇權,那就找這家試試看吧,

11 月 11 日自行從台南騎車到高雄送件,回程時順便到左營逛逛,當作高雄半日遊。兩天之後雷德回覆,開盤救援報價 18,000 元,的確不便宜但也在預期內,所以也同意了。之後每隔兩三天都會收到店家的簡訊通知進度,這點很不錯,但心裡也有些不安,擔心萬一救不回,那就連選擇要不要的機會都沒有,怕留下遺憾。11 月 22 日通知完成救援成功,用遠端連線檢視了一下,救回近 40GB 的檔案,一萬多個檔案,遠比預期多很多,其中包含不少想要救回的照片,所以決定付贖金了。11 月 24 請了特休再度騎車去高雄結案,這次載著家人順便到西子灣的打狗領事館和高雄市區購物。晚上回到家之後,趕緊將救回的資料備份至 NAS 上,至此總算完成所有的相片資料轉移 NAS 計畫,回想起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狀況,最終還是有驚無險的完成了,上面提到的計畫金額花費 27,255 還得再 +18,000 上去,相當於省下的 NAS 硬碟預算全都吐回去。只希望未來不要再有付錢救資料的事了。

當然也很感謝店家雷德資料救援,這些年雲端的興起以及備份觀念的推廣下,資料救援的需求跟案例是越來越少,難度也越來越高,這時機還能投入大量成本(軟硬體設備、無塵環境)、堅守提供資料復原服務的最後一道防線,內心仍是由衷感謝。

其實最想救回的,並不是什麼嘔心瀝血的大作,而是這段時間內兩次出國的紀錄,以及某些早已逝去不再,令人懷念的場景。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感想

雖然最後仍經歷一場要價不菲的虛驚一場,但總算是把記憶中所有自 2002 年 7 月以來的數位攝影檔案,轉移到相對安全的 NAS 環境上。其實相片檔案封存之後,就幾乎就沒再拿出來重溫了,如今透過資料移轉的過程,各種回憶片段也快速地飛跑起來。很慶幸早在 20 多年前 DSLR 時代才剛開始便毅然投入攝影的深水大坑,尤其是 2002 ~ 2011 手機攝影功能尚未完善的那段期間,經由 DSLR 相對優異的影像展現當時的記憶,一切彷如如昨日般的鮮明呈現。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完成照片資料轉移之後,最近也開發了一支程式,可批次讀取指定讀取目錄底下的大量圖檔並產生 EXIF 資料庫,是 PyQt5 寫的,支援 Windows / macOS / Linux 平台。有興趣的人可以踹踹看。

【綜合】照片資料轉移 NAS 計劃

arrow
arrow

    benje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