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TX770SLI

SLI 全名為 Scalable Link Interface,電腦術語之一,意思為多張顯示卡串顯示的技術。最早在 1998 年由 3dfx 提出,後來這家公司被 NVIDIA 收購。PCI Express 介面興起,3D 加速卡快速發展,NVIDIA 再度推出 SLI 同名技術,雖然也是兩張以上的顯卡串接技術,但運作的原理早就天差地北不同了。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顯卡對手公司 ATI 也提出同概念的技術,名為 Crossfire(中文俗稱「交火」),不過 Crossfire 多顯卡協同作業的方式與 SLI 有很大的出入。後來 ATI 與 AMD 公司合併,Crossfire 技術也一併繼續被 AMD 繼承了。

不論是 SLI 或 Corssfire 技術,啟用這些技術有一大堆限制條件。以 SLI 技術來說,最基本的限制為兩張(以上)的顯卡必須是相同晶片核心,且這些顯卡全都必須是相同 VRAM 大小跟規格,主機板也必須支援 SLI 技術,允許不同顯示卡廠商。

但...相同顯示晶片核心、相同顯示 VRAM 大小、主機板支援,連電源供應的問題也搞定了,你就天真的以為,這樣就可以了嗎?答案是「不行」!請聽我娓娓道來...

 

人生第一次 SLI 之路

不久前因主機板故障(見:維修紀錄)而順勢升級到 800W 的電供應器,加上日前先後徵到兩張二手微星 GTX 770 4G 顯卡,人生第一次「坎坷的 SLI 之旅」就此華麗展開。(謎:這個「先後」就是造成坎坷的原因「之一」)

先講結論:

SLI 搞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搞了。

硬體設備:

CPU:Intel i7-3770
RAM:美光 Ballistix 8G-1600 x 4
主機版:GA-Z77X-UP4 TH
光碟機:ASUS BW-12B1LT光雕
硬碟:Plextor M6S-128G x 2 (硬體 RAID 0)
電源供應:Be quiet E10-800W
OS:Windows 10 x64
PCI Express 介面設備:
- 顯示卡:微星 MSI N770 TF 4GD5/OC x2 (GTX770-4GD x 2)
- RAID卡:HighPoint Rocket 644L
- 藍芽+WIFI:BCM94360CD

把兩張顯卡仔細安裝好,SLI 排線橋接好,PCI-e 電源也接好之後,上機...卻沒有出現 SLI 的選項。硬體安裝步驟檢視很多次,看不出原因。天啊!怎麼會這樣?懷疑是 PCI Express lanes 可能不足的原因,把藍芽跟 RAID 卡拆掉,只剩兩張顯卡,還是無法啟用 SLI。

然後我注意到,這兩張「先後」徵得的微星 MSI N770 TF 4GD5/OC 顯示卡,雖然型號一樣,VRAM 大小也一樣,但出廠日期、 VBIOS 版本和記憶體晶片顆粒不同。於是想到把兩張顯卡都更新為相同版本 VBIOS,若再失敗,覺得大概就沒輒了。

微星提供的 MSI Live Update 還直接判定兩張顯卡 VBIOS 都是最新的(版號不同了,怎麼會都是最新的?),所以也無法更新 VBIOS。WTF,那 VBIOS 怎麼更新?只好再上網 Google。總算找到了 VBIOS 更新工具,基於經驗法則,我選擇用 DOS 版本,使用「nvflash -4 -5 -6 --index=[n] XXX.ROM」來更新 VBIOS( [n] 表示第 n-1 張顯卡,例如更新第一張時,參數為 --index=0 )。

NVFLASH 工具下載
各家顯卡 VBIOS 下載

先備份了出廠日期較新的顯卡 VBIOS,再把這個備份 VBIOS 回寫到另一張卡上。用 GPU-Z 檢查兩張已經是相同的 VBIOS 版本了,結果依然不行,依然沒出現 SLI 項目。

上網 Google 可能的原因未果,絞盡腦汁,已經是最.最.最.最後一招了:換 VBIOS 版本,萬一再不行就真的沒.沒.沒.沒輒了。

下載所有可用的 VBIOS 逐一測試。最後,我.終.於.成.功.了,刷入 80.04.E6.00.31 (4096MB)的版本,終於敲開神秘的 SLI 大門了。

SLI_Setting

可惜的是,當我以為只是 VBIOS 版本的問題,所以再把無線網卡和 RAID 卡裝回去,結果 SLI 選項又消失了。就連只安裝 PCI-e x 1 的 BCM94360 無線網卡, SLI 選項仍然沒有現身,心都涼了。所以我得到一個結論:要實現 SLI ,PCI Express 不能有其他裝置,至少我的電腦設備是如此。

這時心裏已經有底了,總不能為了實現 SLI 玩 Windows 版遊戲,每次得大費周章拆掉無線網卡和 RAID 卡吧!尤其是 BCM94360,這張綁定了一堆 OS X 才有且實用的功能(Continuity、軌跡板的睡眠喚醒),拆了它,黑蘋果就不黑了。

好不容易實現了人生第一次 SLI ,雖然發現不是那麼方便,但好歹也跑跑分數,爽一下也好!

ValleyBench_770

左:單張 GTX 770,右:GTX 770 SLI。

3DMark_FireStrike_770SLI

上:單張 GTX 770,下:GTX 770 SLI。

GTX 770 SLI 的效果,差不多等於一張 GTX 980,不過耗電量恐怕會讓北極熊哭泣(220W x 2 vs. 165W)。以目前 GTX 980 全新一張約 16K,兩張二手 GTX 770 發揮的 CP 值總算還是有的(雖然困難重重...)。

遊戲實測:體驗「Forza Motorsport 6_ 極速巔峰」Beta 版,可明顯感受畫面流暢度有顯著提升。

Forza Motorsport 6

多張顯卡對黑蘋果的作用

OS X 支援多顯卡輸出,並不需特別設定,插上去就能使用。不過 OS X 並不支援 SLI 技術,所以多顯卡效能差異,只在某些需要 CUDA 叢集運算才顯現得出來。

Luxmark_GTX770SLI

左:單張 GTX 700,右:GTX 770 x 2。

接著發現另一個頭痛的問題:沒錯,就是溫度。

當兩張顯卡同時高負載運作時,插在第一個 PCI Slot 的顯卡溫度會變得很高,隨之而來是顯卡風扇的風切聲,聽起來像飛機起飛一樣,令人無法感到安心。在執行 Valley 的 DX11 測試時,Slot 1 的顯卡甚至飆到接近 90 度,手動風扇全速也很難壓到 80 度以下,推測原因是兩張顯卡中間僅有一小塊不對流的 Slot 空間,而這塊空間已堆滿兩張顯卡的廢熱,導致第一個 Slot 顯卡排熱時出現高溫現象。除非大幅變更原廠和機殼空間的散熱設計,製造對流將廢熱徹底導出,否則這問題無法解決。

這條 SLI 之路一路走來艱辛坎坷,最後終得到一個心得:SLI 爽度雖高,但實用度極低。我必須捨棄黑蘋果的 Continuity,時時刻刻擔心顯卡燒掉、風扇操壞,以及高耗能帶來的元件耗損、壓榨北極熊的生存空間。

於是我體驗完人生第一次 SLI 之後,心中毫無喜悅,默默的把這兩張 GTX 770 拆下收進倉庫了,打算將來再轉手賣掉。換回 GTX 780,繼續使用黑蘋果。

GTX-780

結論

最近電腦顯卡產品正在進行改朝換代,市場話題真是風波不斷。5 月時 NVIDIA 發表新一代 Pascal 架構,公版卡特別以「創始版」命名,價格除了更勝以往貴上一截(1080 : 699/729 FE 鎂,1070:379/429 FE 鎂),更是破天荒比廠商自製版還貴,被戲稱為「信仰價」。不過 AMD 公司 6 月初於 2016 Computex 發表 RX-480 將以 199 鎂上市(8G 價格 229 鎂),宣稱 2 張 RX-480 的 Crossfire 效能和不到 6 成的 GPU 負載,力壓 699 鎂的 GTX 1080 ,硬是把鋒芒搶了過去。

RX480-Computex

直到 6 月 29 日 RX-480 上市,非官方測試陸續發表,RX-480 被打臉,Crossfire 贏過 GTX 1080 神話也破功,超過一半的測試項目,連 379 鎂的 GTX 1070 都贏不了,鬼島價格幻滅(8G 賣 10K),又爆發違規超抽主機板電源(消息來源)的疑慮,風向瞬間轉向,加上 GTX 1060 預期心理,話題主導權又再度回到 NVIDIA ,最近 PTT 電蝦版相當熱鬧,鄉民熱議。

這令我不禁想起 90 年代家用電玩主機的故事。當時 SEGA 的 Saturn 與 SONY 的 PlayStation 在家用電玩市場正面對決。 Saturn 主機具有多 CPU、 多圖像暨副處理器的複雜架構,Sega 總是以「某某 3D 遊戲僅以發揮 Saturn 硬體的幾分之幾效能就有如此表現」為宣傳(見:「我的電玩故事:第五世代」文章系列),一再暗示 Saturn 的 3D 能力將來可經過優化,表現會比 PlayStation 還好。後來證實這些只是唬爛的話術,本質上來說根本就是欺騙大眾,因為從沒有一款 Saturn 遊戲能用上全部的硬體效能,最終 SEGA 也只好黯然退出家用主機市場,轉做純遊戲開發商。

近年來 AMD 公司在電腦顯示卡產品上的種種表現,我看到了 SEGA 公司昔日的影子。當用戶感覺到被欺騙的時候,恐怕很難再繼續支持下去。

真正嘗試過 SLI / Crossfire 之後就可以了解到,SLI / Crossfire 並不是只有 1+1 這麼簡單,要考慮供電、耗電、溫度、軟硬體支援程度,甚至用戶是否能做到基本 1+1 都是相當複雜問題。AMD 卻敢冒險以 CrossFire 效果來暗示它比 GTX 1080 的 CP 值還高,與昔日 SEGA 的宣傳手法如出一轍。鑑古知今,AMD 要重返農藥,有 SEGA 的前車之鑑,恐怕是越來越不樂觀了。

arrow
arrow

    benje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