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電玩主機和前一代最大的不同,是主機硬體演進到16位元,標榜更多的動畫拼合數、更多的背景捲軸、更豐富的色彩和音效,也正式開啟「家用主機大戰=硬體規格大戰」的競爭模式,並開啟以主機外設的擴充方式,開始使用光碟作為遊戲載體的新時代。

一、PC-Engine,簡稱PC-E。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網路上蒐查到的PC-Engine圖片。

這台主機是考上南一中那年﹙1989年﹚,父親的一個好朋友送的。當時市價大約三千多元,設計上有很多非常先進的地方﹙當時看起來﹚,現在看來也是一台成功的機器。後來竟然被我哥哥當垃圾丟了,實在令人心疼。

它的主機很小,大約一個成年人的巴掌大,CPU 是 8 位元的 HUC6280 ( 相容 6502 ),時脈只有 1.79 Mhz / 7.16 Mhz,但因為使用16位元的顯示控制器 HUC6270 與色彩編碼器 HUC6260,所以呈現的畫面顏色相當出色,可以達到單畫面同時發色 481 色的能力(背景 15 色 x 16 色盤 = 240 色,前景物件 15 色 x 16 色盤 = 240 色,1 背景共通色)。音源規格為波形、噪聲、合成模擬 FM ( 佔用 2 通道 )、5 位元 PCM - 取樣頻率 7 Khz,共用 6 通道。遊戲不像任天堂用一塊大大的ROM卡,而是用一種跟筆電用的PCMCIA差不多大小、厚度比PCMCIA薄的薄卡片,叫HU-CARD。遊戲的外包裝跟CD盒尺寸一樣,在當時看起來相當先進與方便。和任天堂的紅白機同時在市場上並存過一段時間,16位元的優勢與輕便先進的賣點,成為它狂打紅白機的利器。

這台機器後方有個大大的擴張埠,但是白色初代機只有RF輸出訊號﹙相當於電視頻道的複合訊號輸出方式,電視切換到13號頻道來接收﹚,並沒有AV端子輸出的設計,不過實際上內部的處理訊號是有的,連音效的立體聲也有,只是得透過後面的擴張埠接上相關周邊(如CD-ROM系統)才能使用。記得當時的雜誌有圖解提到改裝成AV端子輸出,於是喜歡凡事DIY的我,竟然也將它改裝成功了,從內部接出AV訊號,然後在主機右邊鎖上Video.Left.Right三個AV端子來接續這些輸出訊號。

還有個大家一定不知道的神奇之處,當主機運作的時候,拿個FM收音機調到某個頻率﹙記得在90Mhz附近﹚,遊戲的聲音就能從收音機傳出來,只是沒有立體聲。當時我就用這個方法,用FM隨身聽帶耳機玩遊戲。

為PC-Engine打下江山的遊戲是大型電玩的移植作品「R-TYPE」。這款遊戲因為容量和成本的平衡取捨下,分成I跟II集兩張 HU-CARD 個別發售,中間用一串簡單的密碼將玩家的遊戲資料(殘機數、分數、武器...)串接起來,真是高難度的變態射擊遊戲,敵人的子彈就跟櫻花雨一樣多,很多行進的路線決定在零點幾秒內必須完成,曾經玩這遊戲玩到摔主機的程度…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R-TYPE」Part I 的Stage 3,超大魄力十足的戰艦,當時的家用電玩能做到這種畫面,是很了不起的事。

PC-E還有個不得不提到的偉大成就,就是它的CD-ROM系統,定名為「PC-Engine CD-Rom²」,簡稱為「PCE-CD」。它是遊戲主機中最早使用CD-ROM當遊戲媒體的設備,在家用遊戲主機的發展史上,是極具重要的指標意義。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網路上蒐查到的PCE-CD全套圖片。剛上市時,PC-E + CD-ROM² 全套要價18000元整。

這套CD-ROM系統我並沒有買,因為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實在是太貴了,不過有跟同學借回來玩過一段長時間。

挾帶更高的遊戲容量和CD音樂,與支援PCM音源,使得遊戲的畫面、音效突破以往的容量與限制,開始有比較完整的大型電玩移植名作,例如「快打旋風」、「太空戰鬥機﹙DARIUS﹚」,也有不少的原創名作如「天外魔境」﹙I.II﹚、伊蘇國等等。而大型電玩移植並重新編曲的「神奇男孩III」,對我有特別的意義,就算沒有PCE-CD主機,我還是在2004年10月的Y拍上,標下這款遊戲的未拆新品(封膜已輕微泛黃)作收藏。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PCE-CD的經典名作「天外魔境II」。CD音樂製作的非常棒,還被當時的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拿來當配樂。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神奇男孩III」的遊戲畫面,重新編曲的CD遊戲音樂,輕鬆愉快的曲風,感覺相當棒。

PCE-CD的出現,有許多的指標意義,對於位處龍頭的任天堂也有相當程度的動搖,也趨使後來家用主機採用CD-ROM的設計,成為市場的主流。

二、MEGA Driver CD,簡稱MD-CD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網路上蒐查到的MD-CD,上圖已經是第二代整合過的機型。

SEGA是一家成立發展已久的遊戲公司,在家用遊戲主機這塊市場耕耘已久﹙第一台電玩主機SG-1000甚至比任天堂紅白機更早﹚,卻始終抓不住主流玩家的心,所以也就一直浮浮沉沉。MEGA Drive已經是SEGA公司在家用遊戲主機的第五台機器,標榜的FM音源是這台機器的最大特點。

嚴格說來,我對MD-CD這款主機的印象並不深。它是我買了超任,也上大學之後,有一天突然被台中的店家毒到,想玩某幾款MD-CD遊戲而整套買下,整組好像是八千多。買的時候已經是MD的後期時代,MD-CD已經第二代簡化後的機型﹙如上圖﹚。

玩幾個月之後,又以整組4000元的代價賣回小賣店,留下兩款MD-CD的遊戲當收藏。後來發現,賣回去的那台,店家好像一直賣不掉,而收藏的這兩款遊戲,後來都在模擬器上感動復活了。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MD-CD的名作之一:「天下布武」,應該是最早使用影片動畫的遊戲。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MD-CD的名作之二:「SLIPHEED」。當時據說使用MD + CD的2+1顆CPU交互運算,產生驚人的全3D立體畫面,後來有人分析過,3D 背景採用的技術其實也是播片動畫。

三、超級任天堂,簡稱SFC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維基百科上的SFC圖鑑。

這台是面對PC-E與MEGA Driver夾殺紅白機後期的電玩市場空間下,任天堂派出來收復江山的電玩主機,我在高二那年﹙1990年﹚,存了半年多的零用錢,搶首批公司貨﹙11月下旬﹚買下,印象中好像是台幣5980元。

雖然超任的遊戲畫面有很大的進步,但很詭異的是,我買到的機器竟然和當時新買的國際牌29吋画王發生畫面不相容,不管怎麼接,畫面就是黑白色的…這問題實在冏到不行,不得已只好又把主機拆開,憑藉雜誌上圖解的SFC硬體元件說明,逐一去踹其中的一顆訊號輸出IC的腳位,終於讓我解決這個問題。

在多年之後,那顆IC可能也因此玩壞了,現在這台超任雖然還可以運作,但輸出的畫面就像壞掉的照片,顏色完全失常…

它支援比PC-E和MEGA CD更高的發色數,更多的動畫拼合數,更多的背景捲軸數,以及支援一個背景的擴大/縮小/旋轉,和畫面的硬體馬賽克、半透明、淡入淡出等效果,而 SONY 為超任特別開發訂製的音效晶片,能處理高達8個PCM壓縮音源、1個雜音,與各音源256個空間定位、硬體迴音效果...等等強大的硬體功能。在和主機一併上市的首款遊戲「超級瑪莉歐世界」﹙SUPER MARIO WORLD﹚,主機的硬體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這台主機的硬體規格與表現亮眼,使用的 CPU 雖然是 16位元,但實際上是 8 位元 6502 的近親,特性是運行時脈很低,無法快速處理大量資料,所以超任早期的遊戲,普遍存在畫面角色一多就呈現慢動作的延遲現象,因此後期的遊戲卡帶就發展出多種加速晶片來解決問題。

這款主機一上市就轟動,而KONAMI公司依舊很捧場,再度發揮壓榨主機硬體的本能,多款遊戲的續作,眼花撩亂的畫面特效,逼真的語音和模擬空間環境音效,就讓許多玩家大開眼界、耳目一新,也對其他兩大對手PC-E與Mega Driver狠狠的反擊。

許多任天堂紅白機上的名作續作,繼續在超任上發表上市。印象最深的遊戲是「太空戰士IV」﹙Final Fantasy IV﹚,在某次機會下買到一本電玩特刊,裡面刊載二十幾頁的「太空戰士IV」劇情與完整攻略,寫得很棒,所以後來跑去買了這款遊戲。也因為這樣,我當了一個星期宅男,那劇情、音效氣氛,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尤其是主角要從暗黑騎士轉職成白騎士,劇情交代要「砍掉重練」,還要把原來代表自己的暗黑騎士當敵人幹掉,那種「誌之死地而後生」的撼動,真是令人難忘!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經典遊戲「太空戰士IV」﹙Final Fantasy IV﹚的標題畫面。

此外還有不少經典的遊戲,大多還是承襲前作的票房,或是移植自大型電玩,已經少有原創的佳作。例如我玩過的「大盜伍右衛門IV」、「宇宙巡航機III」﹙GRADIUS﹚、「雷莎出擊」等等。


↑↑「大盜伍右衛門IV」遊戲畫面,特效/音效/遊戲趣味性都屬上乘之作。

超任後期出現一款特別的3D立體遊戲「星戰火狐」﹙Star Fox﹚,它是在遊戲卡帶內附加FX輔助演算晶片,實現超任主機的全3D立體畫面。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在遊戲ROM卡內搭載FX晶片的遊戲「星戰火狐」﹙STAR FOX﹚,超任上的第一款全3D立體遊戲。

這時候,必須交代一下這世代發生的重大事件。

因為超任繼續使用ROM卡帶,逐漸使它面臨遊戲容量不足的窘境,尤其在大型電玩的移植上,一次又一次的壓縮遊戲內容,這讓期待完美移植的玩家,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最明顯的是卡普空出品的「街頭快打」和「快打旋風II」,和大型電玩版相比,超任移植版就像是玩到粗糙仿冒品的縮水感。其他兩款主機PC-E與MD,紛紛推出CD-ROM遊戲應戰,毫不吝嗇使用大量的語音和動畫,增加遊戲的聲光效果,甚至重金禮聘高知名度的聲優/名人/音樂製作人來參與製作,豐富遊戲話題與可玩性,使得市場上對任天堂的ROM卡遊戲一直出現不滿的雜音。這些不滿逼得任天堂開始考慮把腦筋動到主機下方的擴充槽上,尋求提昇遊戲容量的儲存媒體,又能繼續掌握自身利益的解決方案。

由於 SONY 為超任開發的特製音效晶片獲得巨大成功,任天堂有意與 SONY 繼續合作 CD-ROM 系統。然而這合作案,撮合了幾年,原型概念也有了,最後竟然在任天堂片面宣佈終止下正式破局,不僅讓SONY感到錯愕,也讓我殷殷期盼SFC-CD的希望落空,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主機下方的擴充槽,也變成騙人的玩意,因為沒有任何周邊設備用到它。﹙按:經yujahaw兄的指正,有一款BS衛星放送的超任週邊,有用到此擴充槽﹚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胎死腹中的超任CD-ROM系統預想圖。這張「大餅圖」在當時給我許多的想像空間。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相當罕見的衛星放送設備 Satellaview,1995 年 2 月上市,應該是超任唯一一款使用本體下方擴充槽的周邊設備(維基百科)。

結果這一破局,竟然導致第五世代的家用電玩主機發生洗牌效應,任天堂公司最後還是把龍頭寶座拱手讓人,而且還讓給市場上初試啼聲的SONY公司。

--

(2015.11.24 補充)謠傳超過 20 年的 SFC-CD 其實並非傳說!不久前日本某網站公佈了幾張照片(連結),證實這台 SFC-CD 曾經確實存在!

第四世代—PC-E、MD-CD、超級任天堂  

幾個月前消息釋出時,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改圖 + 農場文章,所以不以為意。到了 11 月初 Engadget 發表了一篇專訪文章「We turned on the Nintendo PlayStation: It's real and it works」,新增這台實機運行的影片:

 

影片可看出這台機器的設定,就是 SFC 的 CD-ROM 版本,這實在是太經典啦!不過,這玩意兒為何不是上面提到「SFC 的 CD-ROM 擴充週邊」型式,原因我在下一篇介紹第五世代遊戲主機的文章說明。想當年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不時看著「預想圖」意淫了好一段時間,如今證實這玩意兒確實存在,也算了結多年以來心頭上的一樁懸案。

參考來源:
《真正意義上的初代PS照片》反映了電玩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錯誤選擇...
《啟動夢幻主機任天堂PS》歷史上最不可置信的遊戲主機終於完整亮相
全港首家!解拆Sony超任試作機之秘

--(補充 End)--

此外同屬這個世代的16位元主機NEOGEO,遊戲採用的是超大容量的ROM卡,價格與遊戲容量成正比,印象中遊戲的價格至少五千起跳,甚至一萬以上,只有家中好野才玩得起。不過它標榜著與大型電玩機台的互換性﹙其實骨子裡完全相同…﹚,也讓這台機器的定位遊走在大型電玩和家用電玩之間的灰色地帶,在市場上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很窮玩不起,所以不談它了。


arrow
arrow

    benje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