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3.11 小布@墾丁白砂。左:閃燈OFF,右:閃燈ON

使用閃燈,嚴格說來是一門很複雜的技術。我不是什麼閃燈專家,寫這篇的目的,只是小小簡單的個人心得分享囉。

如果從最基本的談起,使用閃燈必須經過很正確的計算,要依照拍攝物的打光距離,閃燈的強度,底片的感光度,計算出使用的光圈大小,如果用錯了光圈,過大或過小,被閃燈補光的主題,保證一定過曝或不足,相當麻煩。可是,現在不用這麼費功夫了…
科技的進步,TTL﹙Through The Lens﹚測光技術的成熟,閃燈這麼麻煩的事情,現在變得非常的簡單。如果以Canon EF機身規格搭配的EX系列閃燈來說,簡單到從機身上調整「閃燈曝光補償」﹙FEL﹚就可以了,那些複雜的事情,全權交給相機去處理即可,不用攝影師花腦筋去想去算。

閃燈曝光補償﹙FEL﹚再搭配相機本身的曝光補償功能,透過兩者數值的調整變化,還可以玩出一些花樣,例如常有人討論的「壓光」﹙受補光的主題比不受光的背景,曝光稍微過度一點點﹚。不過在某些情況下,閃燈也會有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例如受光不均勻﹚,這時候就得想辦法加盞數,或是改變閃燈的發光位置跟方向﹙如離機閃、跳燈等等…﹚,萬一器材與空間上的無法克服,就以最好的拍攝結果,再來用軟體修補。

再來就是同步快門的限制。簡單的說,因為單眼相機的快門機械結構,一旦開啟閃燈,相機的快門速度,就不能快過一個數字,像Canon EOS 5D的規格中有標示為1/200秒﹙X-sync at 1/200 sec﹚,指的就是這個。大太陽下又要用閃燈補個光時,就會遇到這問題;

所幸拜高科技之賜,這個問題有解了。Canon的新機身搭配原廠EX閃燈,都可以啟動「高速閃燈」模式,突破機身同步快門的限制。至於Nikon就沒這麼慷慨,早期的時候,要某個等級以上機身,才能支援「高速閃燈」這個功能﹙FP﹚。

好,這就是本文的主要內容,用法上我也只知道這個,沒別的了。

對喔…那麼跟標題有什麼關係?來簡單聊一下我所知道的好了…

閃燈的發光,是屬於放電發光,就跟天空的閃電原理一樣,發光時間很短,從幾萬分之一秒到幾千分之一秒,機身與閃燈要在這麼短的時間算出要發多少光,非常的不容易。

所以閃燈還有一項絕活,在發光的極短時間內,「敏感」的偵測出範圍內有哪些物體,從這個瞬間到下個瞬間,接收到閃光的變化量,再根據這個瞬間變化量,「聰明」的計算出要放多久的閃光才剛好夠,利用通電跟斷電的時間差,就能控制閃光的發光量。

所以現在的科技閃燈,很「聰敏」--既「聰」明又「敏」感…不過,被補光的主題如果太近或是太遠,閃燈就會發生若干失誤的情形,因為通電發光的時間,也有最長跟最短的時間限制。

在你評估用多少閃光﹙FEL值的調整﹚,擔心原來不需補光的地方,與要補光的部份,會不會互相影響的憂慮時,其實不用想太多啦!一切的一切補光問題,相機與閃燈,大多都幫你計算過了。只要你的相機與閃燈自動功能,有達到上述的條件,找出最好的方向跟畫面,閃燈打開,快門按下去就行了,通常都不會相去甚遠。

建議相機機身與閃燈用同一廠牌,搭配上才不會有更多問題,畢竟這需要很高精度的複雜計算處理。副廠品牌的閃燈,在TTL的測光結構搭配上,不會比原廠來得精準。所以…一顆可以跟機身完美搭配的好閃燈,要價也不算便宜喔!看起來只是個會發光的小玩意兒,也要來個幾千到萬把元…真是錢堆砌出來的玩意兒…

由於閃燈拍風景的效果比較沒有發揮空間,所以我大多拍人才會用燈。最後抓幾張閃燈補光的圖給各位瞧瞧…


↑↑2004.05.09 茄。旗津比基尼


↑↑2004.05.09 茄。旗津比基尼


↑↑2004.10.17 茵芙。小琉球


↑↑2005.08.07 Evelyn。台東森林公園


↑↑2005.06.18 小布。小琉球

找範例圖的時候,突然發現…

好久沒有比基尼辣妹可以拍了…

誰能賜給我辣妹呢?﹙倒地哭﹚…



《後記》

寫這些文章的原始動機,一方面是有線上的朋友問過,另一方便也是讓大家知道,這裡所有的照片,全都離不開 【黑卡】【偏光鏡】【軟體處理出圖】、 【閃燈】這四樣基本功夫。其實這些內容,就像開車時得先熟悉車子的操作,再考張駕照就能上路,都不是太難的基本功夫,花點時間研究,一定會有收穫的。

其實本來不太想寫這種看似「教學」的文章,因為覺得自己在攝影上,還沒有達到「教人」的資格。線上有朋友陸續好奇的問,我想乾脆就寫出來當參考,有關「攝影技術」的分享文章,在此先暫告一段落,短時間內也不會再寫這一類的內容了。

真的!我不是什麼攝影大咖,寫多了只會讓人覺得,我像是一只空瓶子,只會裝了一點點墨水,就在那裡搖晃發出聲音。

如果覺得在下的照片還不錯的話,各位不妨試著照這四篇心得文章寫的東西,嘗試去做做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je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